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7月27日 星期三

    通过节气体悟生命哲学

    王鹭鹏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7月27日   19 版)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诗意的时间哲学》,董点观由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80.00元

        二十四节气,因为相关民俗事象甚多,为国内社会关注,推介者不少,著作也多。《二十四节气——中国人诗意的时间哲学》作者起意,在公众号上写了几篇冬至文章,从多个角度介绍冬至节气。不意被编辑相中,联系说希望有一本书能追本溯源,把二十四节气说明白。

        因为立意不同,该书并不偏重某一个方面,并不专写节气饮食养生,并不偏重诗词歌赋,也不侧重气象,更不写花花草草,尽力避免成为照片集锦或者个人的生活记录和感悟,也无意成为节气百科全书——内容比较全而个性模糊,努力把节气拔离民俗大杂烩的泥淖,而从易理哲学、天文历法、节日流变等深入角度分析节气,赏析节气诗词歌赋。

        本书内容全面,有个性,有思想,容易懂,第一章讲节气的基础知识,从天文历法、易理常识、节气的历史源流等方面介绍节气常识,之后从立春开始展示分析具体节气,全书架构循序渐进,清晰易懂。

        书中的批注极有创意,以包容不便于写进正文的知识点,比如古文字字形、诗词注解、各种天文历法知识,这极大地扩展了知识含量,展示了学术的最新动向和争议。作者更深层次的想法是,节气是表象,围绕节气出现的人与事,后面是一个有悠长历史的群体,他们为什么这么感知时间的变化,又为什么去这样不厌其烦而慎重地举办种种仪式,这种厚重感,是历史层累造成的,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而这种底蕴,被大杂烩式的述说给掩盖遮蔽了,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不知所以,更不愿意深究所以。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谁说不是呢,所以本书不惮逆其道而行,希望读者们能收下这些礼物。

        从易理哲学角度阐述节气的书很少,有人用六十四卦来讲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和卦联系起来,比如立春节气,有的书里说:“在大时间里,立春是天雷无妄时空。”但什么是大时间,为什么立春是天雷无妄卦,并不解释,二十四个节气,有的对应一个卦,有的对应两个卦,为什么,也不解释,这很容易让喜欢刨根问底的人产生疑惑,进而怀疑节气与卦的对应关系的理论。

        易理哲学是节气非常重要的内容,易经的阴阳理论,和节气、历法关系密切,用六十四卦配节气是中国传统卦气说的一种,卦和节气的对应方式比较复杂,如何对应也有不同的流派,本书挑选使用十二消息卦来配演节气,因其理论简洁易懂,逻辑清晰,在历史上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除易理内容之外,本书努力解释好涉及的知识名词。作者从易学的基础理论开始步步深入十二消息卦里的哲学思想,力求清晰易懂,平易近人。

        节气里有深邃的生命意识,这应该是读者读完这本书能够得到的体会,这也是其他的节气书里头少见的,这种深邃的生命感,是节气最迷人最美的部分,不充分揭明这些,节气书就是知识点的汇总,读者只看到民俗,吃吃喝喝,失去美感和生命感。一年四季就如同人的一生,十二消息卦里也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如书中对仲秋观卦和冬至复卦的解读,立春节气对春字和屯卦的解读,都富有哲理,带有中国文化的美感,是节气文化对人的生命的启迪。

        讲完大寒节气,书中引用唐太宗的诗歌结尾: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作者这样评论道: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除夕守岁时写下的盛世华章,它大气、华丽、喜庆。这难得的盛世后面,是多少年的积累,多少人的努力、付出乃至牺牲。

        从大寒再回到立春,终而复始,如环无端,日月之行,年年如是,但生活在其中的我们,年年不同,过去一年的积累,会决定我们新一年的起点,新一年的努力,会决定我们岁末的收获和心境。在我们一生的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里,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做好该做的事情了吗? 我们的付出最终收获了‘大观在上’吗? 我们给自己的人生,也给我们的后代子孙留下了该有的积累和不食的硕果吗?

        二十四节气,是天文,是农业,也是生命,是人生,是一代代人们留下的生命记录,是无数中国人用生命写就的文化时空。

        这种生命感贯穿全书,让这本书不是普通的节气知识书,而引领人们通过节气体悟生命哲学。

        作者原名董丽英,是厦门大学中文系的系友,书的编辑从2019年开始,2022年告竣,经历了疫情中的百年校庆,序言和跋曾想应景,现在就留作爪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