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城市“抢人才”更需“造人才”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6月22日   19 版)

        日前,上海发布《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提出加大世界名校留学人员引进力度。“世界前50名院校留学生可直接落户”,这再次印证了“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这句经典台词。眼下,各地“抢人大战”如火如荼,现在连一线城市也坐不住了,上海再次出手了,“人才争夺战”持续升级。(6月15日中国新闻网)

        时下,各地“抢人大战”如火如荼。此前据媒体报道,各地不断举行大规模引才活动,并拿出落户新规、住房补贴等一批颇具吸引力的举措。比如,厦门提出优秀毕业生来厦发展,可申请100至150平方米人才房,或享受130万到200万元人才购房补贴。如今,刚从疫情阴霾中走出来的上海,也加入“抢人大战”,承诺“世界前50名院校留学生可直接落户”,助推“人才争夺战”持续升级。

        从以往来看,随着高校毕业生求职季到来,各地“人才大战”,更趋白热化,落户成为地方政府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之一。不可否认,通过户籍政策和一系列相关政策,有利于吸引人才从特大城市流向二三线城市,对我国人才的合理布局产生正面效应。但必须清醒看到,产业的吸引力,比户籍更重要,人才只有在相应的产业领域,才会发挥价值。特别是,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各地经济增长面临新挑战,后疫情时代,抢人才实则抢的是产业、是科技、是人力资源。

        在当今信息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当今高校毕业生,也面临着诸多社会压力,特别是就业创业难,成为阻碍他们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一道鸿沟。从长远来看,一些城市的落户“零门槛”政策,对人才来说并不是第一位的。真正构筑产业聚集能力,产生核心竞争能力,拿出支持人才发展创业的政策才是关键。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注重服务重点群体,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才培养、青年维权等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为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服好务。

        可见,城市“抢人才”,更需“造人才”。高校毕业生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实施新时期的人才工程,为青年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在实行政策激励的同时,通过创办高技术创业园、实施项目合作等方式,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建立起多层次、多功能的青年人才培养基地。针对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缺技能、缺资金、缺信息”等瓶颈难题,应积极为创业者筹集资金、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言蔽之,单纯靠落户政策,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还需要更立体更细致的服务,让人才有归属感、获得感。比如,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各种知识技能培训、相关的经营管理、创业技能技巧、创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性服务,在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支持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梦想。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奋进第二个“一百年”和科学技术进步黄金机遇期,如何适合新的发展形势和需要,需要广大高校毕业生融入建设大潮,用勤劳的双手,共同托起美丽的“中国梦”。

        湖北省嘉鱼县 汪昌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