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回望中国新闻漫画的百年历史

    卢有泉 李新爽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6月22日   10 版)

        《中国新闻漫画发展史》,甘险峰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139.00元

        在短视频盛兴的移动终端时代,依托于传统媒体的诸多新闻体式的生存空间正在遭受着严重挤压,这就使得对其进行回顾、挖掘、承续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了。比如“新闻漫画”,这一过去被传媒界视为不可或缺的、最直观的新闻传播体式,现在越来越稀见了,甚至有些年轻人会质疑——漫画竟也是一种新闻传播体式? 而甘险峰教授的《中国新闻漫画发展史》无疑是一部还原新闻漫画原貌、并重新唤起人们对新闻漫画记忆的力作。

        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梳理了中国新闻漫画的历史脉络,忠实地记录并评介了我国新闻漫画发展史上的著名漫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各个历史阶段登载新闻漫画的主要媒体、相关历史事件等,十分方便一般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可以说,该书既是热爱漫画的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漫画史的一部权威读本,也是学界研究新闻漫画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力作。

        该书史料引证丰富且真实可考。仅从该书开列并引用的百余种参考文献看,内容涵盖了新闻史、漫画史、漫画作品、漫画理论、美术理论和美术史等多个领域,资料极为丰富详实;而书中所收录的800余幅新闻漫画,每幅均有详细的背景叙说,做到了有案可查、有文可考。

        该书语言通俗且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如书中对《时局全图》的背景解读:“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战败而告终,帝国主义列强随即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形势命悬一线。危情之下,兴中会会员谢缵泰创作出了《时局全图》,借用象征与比喻的手法把19世纪末中国被世界列强瓜分殆尽的严重危机全盘托出……1903年,《俄事警闻》对《时局全图》进行少许修改后再次发表,并附《现势》一文。”这是中国第一幅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漫画,发表于1898年的《辅仁文社社刊》上,笔者用生动的笔触对《时局全图》的创作和发表背景及图意进行了细腻的描述。

        该书勾勒中国新闻漫画发展脉络层次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全书清晰地勾勒出百年中国新闻漫画的发展脉络——清末民初时期、“五四”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并于最后一章对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新闻漫画发展进行了扼要的评介。九个阶段十个内容板块,著者应该是顺着这样的一条内在的逻辑路径构架全书的:清末民初,中国新闻漫画的肇始阶段便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姿态发挥着社会启蒙的功能,并不断地激发着国人的爱国情怀;五四时期,新闻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揭示民生疾苦、鞭笞黑暗现实、呼吁文明进步成为当时新闻漫画的主旨;土地革命战争及全民抗战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漫画作家作品,华君武、丁聪、沈同衡等知名漫画家都在这一时期展露头角,并通过各自的画作奠定了他们在中国新闻漫画史上的重要地位;解放战争时期,以华君武为代表的新闻漫画家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蕴含在其画作中,而追求新闻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亦成为这一时期新闻漫画的一大特色;建国初期,新闻漫画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土改”“镇反”“三反”“五反”等历次运动中施展出了漫画艺术的战斗作用,将漫画创作推向了建国后的第一个高潮;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漫画与政治保持着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鉴于特定的历史缘由,新闻漫画在这一时期无可避免地走了弯路,打上了“极左”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至今,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空前发展的背景下,新闻漫画出现了一些新变,比如网络技术作为触媒赋予了新闻漫画新的活力与变异,而新闻漫画的研究与教育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沿着著者的这一逻辑路线,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新闻漫画的精神内核与风向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发达和日韩文化的大量输入,放眼新媒体,满屏的动漫愈来愈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青睐,而充满民族特色的新闻漫画不仅在新媒体中稀见,即在传统媒体中也愈来愈弱化,很少得到青少年的认可。有人认为,短视频盛兴的读屏时代使得新闻漫画的作者群与受众群的文化观念都发生了改变,新闻漫画的群众性与民族性出现了断裂的趋势,曾经吸引过几代华夏儿女的新闻漫画已渐行渐远,这不免令人扼腕。而本书的出版若能重新唤起读者对中国特色的新闻漫画的记忆或阅读兴趣,甚至对复兴这一传统新闻体式有所裨益,则是本书的意外贡献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