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个体生命精神的书写范本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6月22日   20 版)

        《黑夜之美》,庞井君著,海燕出版社2022年1月,38.00元

        ■闻泉

        今年的春天有些特殊,生命的文化惯性面对这陌生的寂静,将日常生活里略有些迟钝麻木的感官,猛然撞醒,从而感觉到了生活世界的一种新奇。恍惚在这样的心境里,不期而然,读起了庞井君先生的散文集《黑夜之美》。书中的一段段文字,却也分明像一簇簇腾空爆响缤纷四射的烟花,闪亮于精神的天宇,让人发现:自然的黑夜,可以化作心灵的白昼——又让人发现:人生一世,或雪泥鸿爪,或小往大来,无论是轰轰烈烈辉煌耀眼,还是平凡渺小默默无闻,都会凭藉语言文字的神奇,而书写出个体生命精神高于现实、超越日常生活的美的魅力与伟大。

        《黑夜之美》收录25篇散文,篇幅不多,书中还镶嵌着诗歌、摄影,像是一块小巧精致的生命化石,玲珑剔透,皆为作者丰沛的生命创造力的精神印痕。

        全书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前半部是作者对青少年时期难忘的生活岁月、求学经历和亲情友情的人生回忆,其中包含着对理想之真、人性之善、精神之美的酷爱追求,充满浓浓的情感和爱。既有对人情世态和文化传统的形象描述,也有对自我精神人格的内省洞察。在真挚情感的感性流露中,不乏理性的思考与审美的体悟。它用最接近日常言说的天然性文字,逐层剥开了生命饱满的精神内核。

        后半部是对大自然的灵性贴近与精神探寻,多是作者在湖南八大公山写作和在四川甘孜州工作期间游历山水的记叙抒怀。在美丽神秘的自然风光体验中,他跳脱单纯写景状物的游记笔法窠臼,匠心独运,处处生发出“秋空一碧无今古”式的生命感悟,敞显着“片帆烟际闪孤光”般的灵性体验。哲思与景色,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景中有我,我中有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庶几达到了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在时间上,回望过去;在空间上,奔向自然。这两者都是井君先生对当下现实生活世界的疏远闪避,是他作为个体生命伸展精神自由的呐喊,毫不掩饰的表达出他对物质科技文明异化力量的抗拒,抑或是对不完满的现实人生所作的精神补偿,而寻找、创造出来的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对日常生命自由境域的拓展,同时也是对他自由自然精神理念的审美注脚。两部分相得益彰,混合着哲学的力与诗意的美,鲜明体现了作者秉持的“思想理想,自由自然”的生命追求,正如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在该书序言中作出的中肯评价:“这里有隽美的意象,有深邃的哲理,有淡淡的诗意,有鲜活的画面,令我不断产生向往之意。散文成了他伸张自由精神的另一片天空。”

        如果说长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秘史,那么散文则是一个人的心灵脉象和生命情感密码。身为满族人的井君先生生于燕山深处的山村,骨子里流淌着先人的血性,虽多年浸润于学海和官场,但仍不失粗犷豪爽之气和倔强执着的性格,是一位真正的性情中人。本书对人生往昔回忆的几篇文字,显现出他个体人格形成的精神频谱。

        开篇作《父亲的力量》,用冷峻的笔触,涂抹出作者久居屈辱卑微的生活境遇下,如何在父爱力量的感召下形成勇毅坚强的人格底色和精神成长的突变。在深情怀念父亲的情感中,有更为理性更为深邃的精神人格的重塑,是颂扬伟大亲情的人性之善。人往往是逃脱不了怀旧的,心中有所怀恋,才不会使自己的初衷遗忘。童年和青春岁月的记忆,无论多么苦涩窘迫,都是心灵永远脱不掉的衣裳。人有时会从怀旧的惆怅里,汲取战胜自己当下困境的精神力量,因为其中蕴含着生命遗落在过去岁月里未曾实现了的生命欲求。

        “向着有霞光的方向去!”是作者在书中发出的追求人生理想、求学求知执着报考研究生的感人心声。《驶向霞光的末班车》《从山间小路到精神殿堂》两篇文字,道出了他这样一位寂寂无名的乡村青年学子怀揣梦想、艰辛求学考研的苦辣酸甜,读来催人振奋,不胜唏嘘。随着文字的铺展,令人不由自主地在生命深处勃发涌动着一股不可遏止的热情,在作者的执着精神力量吸引下,凝聚成一个坚定的信念:人即便是卑微渺小的,但他终究会在某一瞬间,从灵魂的根基处和生命的渊底,凭借精神的突然跃升而骤然迫近神明。

        向往自然,不只是用视觉或者听觉而是用生命身心的全部感官,融入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无声的接纳中,恣意感受人类天性里悄然离开自然却又在被惩罚教训之后渴望重返自然的纯洁的无辜,是任何一个精神健全的人应有的心理本能。正如塞尚所言,对宇宙(自然)的着迷折磨着我们人类,但也恰似培根所说,大自然的奥秘只有在艺术的折磨下才能揭开。

        作为哲学博士的井君先生,一直潜心着意于社会价值论研究,倡言人类终极信仰对象和最高价值主体乃是“自然”。自然自身所具有的神秘性、神奇性和神圣性,不但是人类精神的来源和一切创造灵感的源泉,还是人类灵魂的归宿。社会价值论所理解的最高价值主体和信仰体系的终极对象在“自然”那里实现了合一。这种对大自然的崇尚膜拜和超理性的信仰体验,在本书中得到了审美的援助支撑,得到了感性的情感证明。

        《黑夜之美》一文是本书的“文眼”,本书书名、封面摄影,也都以她来命名,足可以见出作者对“黑夜之美”的格外青睐,甚至已经成为作者文化精神世界里的“生命意象”。白天的喧嚣是属于人类的,似乎黑夜才更接近自然的本来面目。白天更多是社会的,黑夜才更属于真实的个体自我。白昼更是物质的现实的,黑夜则往往是精神的理想的;黑夜,是心灵通往打开自然奥秘的道路;黑夜,是大自然美丽的瞳仁;黑夜,是自我生命自由舒展的独立世界和滋养精神的温床。对黑夜魅力的礼赞,就是对大自然爱的表白,和对自我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

        作者在《黑夜之美》一文中,痛快淋漓地宣泄:黑夜是自然的精灵,黑夜是生命之美的另一面,它把整个世界凝聚成一个精灵走近你,“生命中那些久已消失的美丽的东西顿时再现出来,生活中那些本属缥缈空灵的愿望和梦想一下子来到近前。一种感悟到宇宙久远、生命美好和人生苍凉的悲欣情感涌上心头。”

        本书有一半的篇幅,描述了作者对自然的灵性接近。《到八大公山去》《山中七日》《采虫草》《格涅三日》《山中过年》,表面上写的是自然风光的山水游记,实则是个体生命在精神上的自由探索,是追寻纠缠着人的灵魂的信仰,是寻找这个生活现实世界的秘密:“大山深处的泉,/总和另一个世界相连;……从这个世界的边缘/触碰到另一个世界的门环。”

        在当今互联网科技机械物质文明与精神灵性文明严重失衡的背景下,作为自然性的人类生命不再能完整的自然生长,而成为偏面的、僭越的、单向度的、残缺不全的科技理性的孳生物。腐化的意识和贫乏而又混乱的想象,抽空了人性生命本质的精神气血。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被扭曲破坏。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的,是人的精神力,是超越了人的感官欲望,超越了眼前单纯满足肉体生命生存需求范围的精神意识。作为文学艺术最重要的载体,语言文字在个人和人类的精神力量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精神力创造性的鲜明体现,文学是个体生命精神的书写,使个人生命在精神上得以丰富拓展和自由延伸,它在时空上重塑了自己的生命,并且把这种创造出来的新生命,化作永恒。

        井君先生在书中袒露:真正的写作于他是精神存在的最高境界,是人生幸福的高峰体验。他的散文集《黑夜之美》,将作为这种个人生命精神的书写范本而留存于世,让人从字里行间,听见那飘荡着的呼喊:我生命的自然山谷曾如此幽深碧绿,我生命的精神天空将永远如此自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