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6月08日 星期三

    观音信仰如何实现“中国化”的

    景天星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6月08日   10 版)

        《解说观音》,孙昌武著,中华书局2022年1月第一版,78.00元

        在当今中国社会,观音家喻户晓。不止如此,观音信仰还被誉为是“半个亚洲的信仰”,足见其影响之广泛。起源于印度的观音和观音信仰传入中国后,借助经典、造像、道场等媒介,以及艺术、文学等形式,深植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外来文化融入中国文化的成功个案。从佛教中国化角度描述其融入过程,探讨其经验启示,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问题。此前李利安教授的《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于君方教授的《菩萨:中国化的演变》等均予以深度探讨。日前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孙昌武先生的《解说观音》对此又作了重要研究。

        该书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孙昌武文集》中的第20种,为首次出版。孙先生治学集中于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宗教文化两大领域,熟谙传统典籍和佛、道二藏,在佛、道文化领域颇有建树,出版有《佛教与中国文学》《道教与唐代文学》《中国佛教文化史》《禅宗十五讲》等。对佛教中的观音,他更是倾注笔墨,1994年于中华书局出版《观世音应验记(三种)》点校本,将在日本发现的早已在中国亡佚的反映六朝时期观音应验故事的三种古抄本介绍回中国,这是十分宝贵的研究早期观音信仰在中国社会传播的资料。1996年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2005年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再版,2019年收入中华书局版《孙昌武文集》)详细论述了观音和维摩诘在中国文学中的种种表现。在此基础上,《解说观音》可以说是孙先生观音文化系列研究的又一力作。

        在解说观音过程中,该书暗含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中国化”。任何一种外来文化,要融入本土文化,必定要适应当地的文化传统,佛教也不例外。这一过程,就是“中国化”的过程。孙先生指出:“外来佛教谋求在中国生存,必须实现中国化。而这种‘中国化’,不仅仅是宗教传播的一般的‘民族化’,还必须把它的组织、教义、信仰实践等纳入中国固有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之中,担负起维护世俗统治、辅助教化的作用。”(第9—10页)他还指出:“外来佛教在中国发展、实现‘中国化’的重要表现就是依附皇权,与政治密切结合。”(第93页)作为佛教中的重要信仰对象,观音菩萨融入中国文化程度最深。这是因为观音信仰弥补了中国传统思想在“他力救济”和“现世利益”方面的缺失,这又促进了其中国化的进程。在第四章“伪《观音经》及有关传说”中,他明确提出伪《观音经》在观音信仰中国化过程中的意义:“这是观音信仰‘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也是体现中国佛教观音信仰‘中国化’,进而也是能够体现中国民众信仰特质的现象。”(第139页)因此,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化过程中,观音从作为佛教中的菩萨、教主佛陀辅佐的身份,一步步演变为广大民众虔诚信奉的民间善神、福神以及家庭守护神,进入寻常百姓家,彻底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尊代表性神灵。

        该书前言与后记,孙先生均提到了“描述”。前言中他指出:“本书拟按历史发展轨迹来追寻、描述观音信仰在中国传播、演变过程的实态”(第18页);结语中他再次强调“对中国历史上的观音和观音信仰状况做了描述”(第401页)。在孙先生的语境中,“描述”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种研究方法,是对历史的准确梳理和客观把握。“描述”的方法,是一种“是什么就是什么”的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客观的“描述”,源于孙先生厚重的学术积累、广博的学术视野,这与他对多种资料的充分掌握是分不开的。可以看到,除了熟稔佛教经籍、僧传之外,孙先生还广泛引用了正史、笔记小说、敦煌文献、宝卷、考古报告、研究论著等文字资料和碑铭、石窟造像题记等金石资料,以及传世绘画等图像资料,并借鉴了塚本善隆、铃木中正等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正因为拥有如此全面丰富的资料,孙先生才能客观如实地“描述”。

        该书共十章,翻阅目录,初以为仅仅是十个关联性不强的专题,属于分门别类地研究观音。仔细读完,方知每一个专题之间环环相扣,不仅逻辑严密,而且自成体系。这十章内容,从纵向来看,描述了观音的印度渊源和初传中国的时代背景,研究了观音名号在中土的演变和《观音经》的最初传入,描述了西晋至南北朝时期救难观音信仰的勃兴与弘传、隋唐时期渐盛的净土信仰和净土观音以及密教观音、宋代观音信仰的衍化与融合、明清的观音信仰等,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按历史发展轨迹来描述观音信仰在中国演变的实态的。这其实是揭示了观音信仰在中国的演变史,梳理了中国观音信仰发展的脉络。从横向看,本书在探讨救难观音、净土观音和密教观音的基础上,还通过伪《观音经》、本土变形观音、观音女性化、不同阶层的观音信仰形态、观音道场、观音文学等专题的研究,探讨了政教关系、儒佛道三教关系、观音与民间宗教的关系以及观音对文学艺术的贡献等。在写作过程中,孙先生将横向的相关专题穿插进纵向的以历史脉络为主线的章节体系中,纵横交错,张弛有度。如第三章描述了西晋至南北朝的“观音信仰勃兴与弘传”后,紧接着第四章穿插“伪《观音经》及有关传说”,然后才在第五章撰写隋唐时期渐盛的“净土信仰和净土观音”。这就使全书在具有逻辑性、体系性、连贯性的同时,又重点突出、内容饱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