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两办颁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三方面明确了总体要求,为今后数十年的古籍整理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加强古籍工作领导体制建设、强化古籍工作部门职责、汇聚古籍行业发展合力,则是展开古籍整理工作的必要保障。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层累叠加,因袭转抄、批驳立异,别开生面,参互纠葛,情况复杂,因而全面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整理无疑是艰苦而漫长的工作,这需要几代人数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接力继承,才能形成规模、臻于完善。所以《意见》着重提出要强化古籍工作部门职责,提升古籍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能力。强化职责,当然首先是要高度重视古籍工作,切实履行职能部门的责任。检验职能部门是否重视古籍工作的结果,最终就是看我们整理出版古籍的质量。而保证所整理古籍的质量,一在于整理者,二则是出版社的编辑,所以特别提出要提升二者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古籍整理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无论从传统的经史子集省视或时下的文史哲学科观察,常用重要古籍不仅都有整理或注释本,而且大多已成系统。这固然是借重于中华、上古等几家专业出版的老社,也依赖于多家近四十年来起步的以古籍为重点的新社。但不可否认,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蜂拥而上的古籍整理风潮中,也不免产生一批质量不高、不甚理想的点校注释本。分析其原因,经济杠杆的求快只是一个外因,而整理者的专业水平和编辑队伍的古文献素养却是重要内因。老牌专业出版社的不少编辑本身就是学者,有整理古籍的经验,当然也能把好编辑一关,从而产出精品。相反,临阵磨枪,率尔操觚,就容易纰漏百出,使人无法卒读。所以《意见》强调要提升编辑出版能力,可谓瞄准弱点,抓住关键。针对这一点,我就个人的体会谈一点建议。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教育部和国家出版局在广州召开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座谈会,之后随着两部《汉大》进入编写,掀起了词典编纂的热潮,由于《唐诗鉴赏辞典》的出版,更将“词典”推广到各个文化领域。当时人民大学胡明扬教授在吕叔湘吕老的支持下,抢占先机,办了一期词典编辑进修班,抽调全国十八家出版社二十个编辑,集中到人民大学进修一年。进修科目分必修课程和讲座两部分,必修课程固以胡明扬担任的词典学为主(梁式中辅助),并外聘北大、北师大专业老师来协同任课,辅以文字(曹先擢)、音韵(陈复华)、训诂(许嘉璐)、语音(郭锦桴)、校勘(陈铁民)、目录(朱天俊、陈宏天)、版本(张宗序)等。讲座则请到吕叔湘、王力、陈原、杨伯峻、吴小如、阴法鲁、刘叶秋、张立文、徐世荣、薄树人等各擅所长的名家,来各倾其学。这样聚集名师,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发散性拓展,若能全盘接受消化,自不亚于当年的专科和本科。一年学成,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绝大多数学员在词典和古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出版界的中坚力量。其中有七八个学员出任出版社正副社长,其他绝大多数是部、室主任,在他们的手中编出了很多有质量的词典和各种有分量的古籍图书。有的至今虽年过七十,仍在主持大型字典编纂,或在《汉大》修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一百年的语体文教育,将现代知识人与文言古籍相隔,形成了一条不小的沟堑。即使通过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点缀阅读,也仍然存在语感的隔阂。因此,要做好古籍整理工作,不仅需要有高水平的整理者,还必须要建立一支经过专门训练、有一定古籍语感和古文献素养的编辑队伍。现在高校虽有古籍所或文献学专业,其出类拔萃、学有专长者,固可勇挑古籍整理重任,而其次者,也未必都愿去出版社担任编辑,而进出版社接手古籍编辑之任者,又未必是古籍所和文献专业出身,退而论之,即使是也未必都经过整理古籍所需的系统性知识训练。所以,办一个古籍整理编辑进修班,甚至依附于某高校办一所古籍整理进修学院,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连续培养古籍整理编辑的专门人才,显得很有必要。学员可分两种,一种是本科毕业生,一种是各出版社抽调来的编辑。进修课程仍可分为必修和讲座,与古籍密切相关的有统摄性的文献学概论当然是主课,围绕古文献所必须的文字音韵训诂和版本目录校勘,无论如何也当属必修,因为即使是古籍所和文献学专业的学员亦未必都系统学过,而一部古籍除了需要专业专书知识外,还需要靠这些学科知识的帮助才能整理得很好。辅之以各种专题性讲座,来丰富学员的知识面,开拓其眼界。学员的作业或毕业论文,必须以古籍整理为对象,可有各种形式,如:选取一部有多种版本的古籍,一人或多人分卷合作整理,互相审稿,达到标准,可予出版;选取已出版的古籍点校本进行纠错,撮取硬伤,整理发表,以利修订;选取版本众多的古籍,撰写版本源流考,等等。毕业分配和回各地出版社,指定担任古籍整理专责编辑工作,优秀者提前晋升,以保证古籍整理队伍的稳定性。待各出版社学员渐多,又可传帮带,以扩充专业队伍。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全面主持进修工作,根据课程设置,邀约各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师,配调组合,统筹安排。考虑到高校老师未必能长时段抽出时间,同一门课程可由相同专业的老师合作教学。约请全国古籍整理高手和各学科专家作专书或专题讲座,与必修课程穿插互补。创办一本隶属于领导小组的“古籍整理编辑与研究”杂志,除刊登学员优秀成果外,也接受专家研究专稿和经验交流,附载领导小组指示文件、古籍书讯书评、出版动态、招标评奖等各种信息,务使其成为古籍整理工作的窗口与风向标。
(本文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