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5月18日 星期三

    推特小说《没有人谈这个》为帕特里夏·洛克伍德赢得迪伦·托马斯奖

    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5月18日   04 版)

        帕特里夏·洛克伍德及其小说《没有人谈这个》。摄影:戴维·帕里。图片:布克奖

        四十岁的美国作家帕特里夏·洛克伍德(Patricia Lockwood)以所著长篇小说处女作《没有人谈这个》(No One Is Talking About This)4月12日破格获得了威尔士价值二万英镑的迪伦·托马斯奖。

        之所以说她“破格”,是因为按照托马斯奖的规则,获奖者须在三十九岁或以下。

        威尔士大诗人迪伦·托马斯(1914-1953)只活了三十九岁。

        不过,洛克伍德4月27日才迈入不惑,算起来仅有十五天超龄。

        此番,她在前往威尔士的途中,意外病倒于伦敦酒店,未能出席斯旺西大学的颁奖典礼。

        托马斯奖评委会赞扬《没有人谈这个》是“对今日网络文化的重要反映”。又说:“作为一个极为适时的获奖者,帕特里夏·洛克伍德是在实时新闻和社交媒体持续压力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的代言人。”

        《纽约时报》则说,洛克伍德“是现代的文字巫师,其文笔时而华丽,时而污秽”。小说主人公也是一位作家,因为推特玩得好而为人称道。她把互联网称作“大门”;她的猫名叫“屁眼博士”;她最近关于“一条狗能不能是双胞胎”的推文大受认可,传遍了整个世界;她经常周游全球,受邀畅谈网络时代。在她的世界里,互联网已不再是工具,而是成了生活本身。她已经不会用正常的语言写作,沉湎于讽刺、夸张、粗俗和不敬的毒酒而难以自拔,对一切严肃的、平淡的东西都无法作出正常的回应。

        她注意到,“每天他们的注意力都必像鱼群身上的闪光,呼啦啦一下子转向某个新的仇恨对象。有时这对象是一个战犯,其他时候却只是某个讨厌鬼,做出了一种令人发指的鳄梨酱替代品。她感兴趣的不是仇恨,而是迅速的衰减,好像他们的集体血液已经做出了决定。好像他们是释放毒气的物种,或在海底的黑暗里释放黑色的墨水。”

        很多评论家认为,《没有人谈这个》的风格让人想到奥斯汀对世相的观察或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迪迪翁的《懒洋洋走向伯利恒》。

        小说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推特式的日记,没有传统的情节,后半部分风格大变,以更接近自传体小说的形式,描写主人公在怀孕的妹妹遇到严重问题后发生的显著转变。她的外甥女在子宫里就确诊患有普鲁透斯综合征,有可能导致“象人”那样严重的身体畸形,或早早夭折。主人公此时终于觉醒,变成了“一个必要的公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进入网络世界:“因为她想成为一个纯粹的呼唤与回应的生物:她想取悦和被取悦。”可是在家庭悲剧面前,她变了。现实逼退了虚幻,真诚取代了讽刺。

        写作此书期间,洛克伍德在《铁皮屋》杂志刊文,以《我们现在如何写作?》为题,反思网络生活对文学创作造成的伤害。

        “如果我头一件事就是看手机,那么手机就会成为我当天的大脑;”洛克伍德写道,“如果我打开推特,首先看到的是某某人在沙丘上挥舞高尔夫球杆时古怪缩紧的屁股,我就死定了。那屁股会在我脑中扎根。它将在那儿安装一个金马桶。”

        《没有人谈这个》大部分是洛克伍德在手机上写的,成书后二百二十四页,2021年2月由河源社在美国出版,广受好评,不仅获选《纽约时报》2021年的十佳图书,还入围了布克奖的终评名单,只是在最后关头不敌南非人达蒙·加尔古特(Damon Galgut)的《承诺》(The Promise)。

        (康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