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岁的美国小说家、普林斯顿大学刘易斯艺术中心创意写作教授李翊云说,巴别尔的小说让她想到自己的战争记忆。
李翊云日前在美刊《石英》撰文,透露她在课上讲授伊萨克·巴别尔。她选的是巴著短篇小说集《骑兵军》的第一篇《渡过兹布鲁奇河》,“这个故事只有两页,以一个女人说出小说史上最有力道白中的一段而结束”:
“先生,”犹太女人边抖落绒毛褥子,边说,“波兰人劈死他的时候,他央求他们:‘你们到后院去杀我吧,别让我女儿看见。’可他们还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他死在这间屋里,还惦记着我……现在我想知道,”突然,女人声嘶力竭地说,“我想知道,这个世界哪儿还能找到像我父亲这样的父亲……”(引孙越译文)
“这是个战争故事,”李教授写道,“但任何战争故事也是平民的故事。我这些学生统统生于新千年,看上去年轻极了:历史上的暴行也许和他们的生活相隔甚远。”
但北京出生的她是在不断接受长辈战争记忆的过程中长大的。李教授说,日本侵略军轰炸母亲的家乡时,舅舅正在邻村,和另一个男孩在田里玩耍,外公外婆来不及寻他,只能带着她母亲和小姨踏上逃亡的路。舅舅一辈子都记得自己像个孤儿,在战区流浪数月。曾祖父在小镇做布商,是个跛子,走不快,干不了重活,因此一进劳动营就被日本占领军处决了。在她的邻居和父母的朋友中间,这些关于鬼子兵、逃亡、躲藏、幽闭的故事还有很多。
“对我来说,这些故事已成为传承的记忆。”李翊云说,“它们不同于我们在课本中读到的,或在电影中看到的战争故事,它们不是在地图上突进的巨大箭头,也不是伴随着崇高辞令的英勇牺牲。它们写的是暴力从生活中夺去其寻常性的恐怖。”
李教授的近作《托尔斯泰为伴:与李翊云共读〈战争与和平〉的八十五天》(Tolstoy Together:85Days ofWar and Peace with Yiyun Li)已于去年9月由公共空间社在美国出版。
美商法勒、施特劳斯和吉鲁公司将于今年9月20日出版李翊云三百六十八页的长篇小说新作《鹅书》(The Book ofGoose)。
(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