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5月04日 星期三

    文学绝不会只有一种面孔,追求异质是文学创作的本分。

    文学的面孔

    刘火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5月04日   11 版)

        《物色——文学的维度与标识》,赵依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68.00元

        青年文学评论家、作家赵依凭着自己大学时期古典文学的学养和从事文学编辑的经历,以及自身的聪颖和勤奋,在当代文学和古典文学评论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成绩,并出版了新著《物色——文学的维度与标识》。

        在书中的《“90后”写作如何敞开》一文里,赵依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历,认为“90后”作者有着“良好的文学自我修养和对个体切身经验与青春成长印记的深度挖掘”,这是“90后”一代作者的长处,但是,当他们形成“风格化”的同时,“异质化”将有可能会被遮蔽。文学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让生活和思考的不同状态以异质化的面相呈现出来。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将不会看到雨果与巴尔扎克的区别、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区别,当然也不会看到鲁迅与郁达夫的区别、巴金与茅盾的区别等诸种差异。

        在《文学现象十五题》一文里,赵依就此话题进一步写到,“我们经由文学产生的几幅面孔引出了一个或可谓由时代赋形的新的文学命题”,也就是说,文学绝不会只有一种面孔,追求异质是文学创作的本分,而描述、界定、批评和阐释某种新的文学现象,则是文学批评的责任。

        作者对当代文学的解读尤为精彩。比如,在《〈繁花〉的可能性难局》一文里,指出这部小说的叙事是“对话压缩叙事的言语方式”,“但将《繁花》这种对传统历史观和美学观的重新忆取与延续进行忆取与再延续,《繁花》似乎并没有提供太多的可能性”,并写道:“中国当代文学的陌生经验与时间意识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对某种传统的重新召回”。而在《互文与行动——关于短篇小说的“锻炼”》中,赵依从作家的两个短篇小说《少年》和《少女》入手,谈及阅读中的“超链接”和“超文本”,文字也十分精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