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4月13日 星期三

    讲好运河故事,弘扬运河精神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4月13日   08 版)

        ■李宇明

        在中国,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运河故事”。我的运河故事源自多个途径:当年说书人口中的“杨广下扬州”,教科书中的京杭大运河,影视剧中的运河情景……但这种运河故事必然是零碎的、带有想象成分的、个人化的。《世界运河辞典》把我这零碎的、想象的、个人化的运河故事导入了人类集体记忆的运河故事。

        英汉双语版的《世界运河辞典》,以碧蓝色、浪纹线作为装帧基调,捧在手中,就如同捧着运河的粼粼波光;翻阅条目,就如同观赏世界的条条运河。世界有运河千条以上,流淌在6大洲59个国家。运河是人工开凿或是经过“运河化改造”的,它是可以通航或曾经通航的。航运之外,运河还可灌溉,可供水,可排涝,福润两岸形成一方运河文明。它裂地钻山,串湖泊贯江河,变水路布水网,改善生态,融汇文化,以“运河力”推进人类进步,将人类意愿与自然联通起来。它在历史的锤凿与胆识中产生,又经历代镐铲与智慧的修缮延伸,开河故事与河上发生的故事随着河水流淌到远方,流淌到现在,将历史与现实联通起来。

        不过也要看到,随着汽车和公路的出现,火车和铁路的出现,飞机和机场的出现,联通人与自然、联通历史与现实的运河,其运输功能已相形见绌,日见衰微,风头难再。而“运河”因漕运、船运而得名,若少了“运”,便会气运大衰,甚至可能荒废不用,甚或成为污水沟池而危害环境。保护运河文明,发挥运河作用,开发休闲娱乐等新功能,焕发时代新貌,弘扬运河精神,成为今人应有的“运河责任”。

        运河有长有短,有兴有废,但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利用自然、追求幸福的水利故事。运河不仅是故事,还是智慧,还是精神。开凿运河的艰难坚韧,线路设计的奇思妙想,闸坝涵管的精心布局,综合功能的开发利用,管理维护的制度安排,环境生态的保护再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都是珍贵的运河遗产。运河遗产,不因运河荒废而遗弃,不因时过境迁而淡忘。

        辞书是以条目方式来描绘世界的知识工程,《世界运河辞典》记录的不仅仅是一条条运河的现实数据,描绘的不仅仅是一条条运河的辞书肖像,更是对运河故事的整理与传承,对运河精神的萃取与弘扬。辞书编纂者能够完成如此宏大的知识工程,也是运用了运河智慧,发扬了运河精神。

        《世界运河辞典》是一部“无本”之书,不是对现成辞典的翻译。原有底本《世界运河名录》仅有近500个条目,大量资料都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再去搜集,用汉语、英语、法语、德语、荷兰语等多种语言去搜集,面向各种纸媒和电子媒体去搜集。收集到的资料还需要用一定的框架去整合,这个框架既能反映对运河本身的认识,又应切合辞书学的规范,亦即需要哪些项目才能足以描写各种运河,又能满足读者对运河了解的需求。《世界运河辞典》建立的框架,包含6大类主信息项和25小类组成要素,主信息项有“称名信息、运河概况、历史沿革、当前状况、其他信息、参见”等,组成要素有“通用名、基本性质、地理位置、起点/终点/流向、结构规模、连通情况、功能描述、建造目的、起始/完成/通航年份、建造意义、拓建情况等等。这个框架具有“运河学”和“百科词典学”的双重学术价值。

        其实,更为基础性的工作是对运河身份的确认。以往的“运河”概念侧重于“人工开凿“(man-made)和“(曾经)可通航”(navigable)两大特征,《世界运河辞典》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审慎考虑之后,把“经运河化改造的自然河流”(waterways excavated by use of natural rivers and lakes)也纳入运河辞典中。这样可以更全面展现人类对江河的利用,增加辞典的信息量,世界运河的数量由887条增至1100来条。

        双语辞典编纂的困难,还在于跨语言的概念融通。就是外国运河的汉语定名就是一个大工程。《世界运河辞典》制定的汉语定名原则是:第一,原则上采用音译;第二,部分译名采用意译;第三,沿用约定俗成的译名。这既照顾了普遍性,又照顾了特殊性,且保留了前人的汉译成果,尊重了约定俗成的事实。这一原则形成,是以我国专有名词翻译的数百年实践为基础的,也是对这些实践经验的概括和创造性应用。

        辞书不仅是知识工程,还是知识服务工程,不仅要对知识进行收集、整理,还要有强烈的知识服务意识,满足用户需求。一部好的辞书,既要有全面、系统、扎实的知识体系,还要将其“用户化”。在辞书生活中,不仅要研究如何编纂,更要研究如何满足用户需要,即实现“知识+服务”的目标。《世界运河辞典》不仅把“知识+服务”落实在每个条目上,更体现在《凡例》的撰写和提供的4个附录、6个索引以及参考文献和网址上。这些附录等内容,不仅体现了辞典编纂者的服务意识和务实严谨的学术精神,而且也对运河研究者和愿意对运河问题刨根究底的爱好者提供了很大帮助;辞典的主要任务是贮存知识,而这些附录等内容可能会发挥知识再生产的作用。

        总之,《世界运河辞典》不仅讲述了人类的运河故事,而且也是用运河智慧、运河精神开掘了一条人类关于运河集体记忆的“知识运河”,把每个人的运河故事、各国家的运河故事,汇入人类共同的运河故事中,增加了人类运河故事的新戏码、新桥段。

        手捧以碧蓝色、浪纹线作为装帧基调的《世界运河辞典》,我仿佛是在掬捧着运河的波浪。是的,运河是要流淌的。如果将来能够用融媒体、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手段来展示《世界运河辞典》,让辞典中的条条运河都动起来,流起来,那么运河故事一定会更加生动感人,运河精神一定会更加熠熠生辉!

        (本文作者系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