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4月06日 星期三

    《燕丹子》:中国小说史的发生之作

    肖文君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4月06日   10 版)

        《〈燕丹子〉研究》,叶岗著,中华书局2021年11月第一版,98.00元

        《燕丹子》是一部成书较早的古小说,学界对其时代、作者诸问题向来多有关注,论者甚众,未有定谳。叶岗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小说史研究,他新近出版的《〈燕丹子〉研究》一书,对《燕丹子》作了综合性的考辨,并就中国小说的发生进路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有益的探索。

        《燕丹子》演绎了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这一著名历史事件。《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传》、《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对此事亦有记载。三个文本间的异同现象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惟有厘清《燕丹子》与《荆轲传》《战国策》的关系,方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后续研究。《〈燕丹子〉研究》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一方面,作者从成书情况入手,推断三者并非互为因袭。其论据囊括多种材料,首要为《史记·太史公自序》和刘向的《战国策书录》,它们分别叙述了《史记》和《战国策》的成书情况。作者条分缕析,指出《荆轲传》是太史公利用外书编纂,而《战国策》是刘向据中书整理。这显示出《荆轲传》和《战国策》的差异似乎是由于它们的材料来源同中有异,而非两者互有因袭。作者还讨论了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这一出土文献,经仔细比对,可知《战国纵横家书》作为记录战国故事的一种传抄本,其原本虽非《史记》《战国策》内容的直接来源,但与其原本相似的其他传抄本则为《史记》《战国策》所承袭,这造成了《史记》《战国策》二书的某些相似之处。同时,虽然《燕丹子》的内容未见于《战国纵横家书》,但两者在语言风格和用词方面较为相近,故《燕丹子》的材料来源很可能也是与《战国纵横家书》相类似的其他传抄本。

        另一方面,作者以全本对读的方式比较了《燕丹子》《荆轲传》《战国策》三种文本,各种差异同样昭示着《燕丹子》与《荆轲传》《战国策》有着不同的材料来源。也只有通过此法,《燕丹子》不同于《荆轲传》《战国策》的虚构性、民间性等文学特征才得以更清楚地显现。

        对《燕丹子》成书年代和编作者的考定,是叶著的一大重要成果。关于《燕丹子》的成书年代,学界向来众说纷纭。叶著先驳后立,指出将《燕丹子》的成书时代定位在西汉中期以后的看法,在论据上存在缺陷。同时,考虑到《燕丹子》是在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编作的,那么,在战国末年以及秦朝,受时代影响,时人将荆轲和太子丹想象为正面形象的可能性较低,有关他们正面事迹的民间传说自然也难以流传,故“战国末年-秦朝说”难以成立。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多个角度论证汉初文人邹阳可能是《燕丹子》的编作者。现存邹阳作品表明他对荆轲刺秦一事极为熟悉,作品主旨与《燕丹子》多有暗合之处。作者更考证出《汉志》中两条存目所涉及的文章应是邹阳所作,两篇文章或在内容或在文风上与《燕丹子》较为相近,这作为本书的一项重要发现,更进一步强化了邹阳与《燕丹子》的联系。

        此外,战国时期的游士传统在汉初有一定程度的回归,邹阳本人虽曾游仕吴、梁二国,却未能一展宏愿,无论是时代环境和个人经历都有助于促使邹阳产生编作《燕丹子》的动机;《史记》《汉书》均高度评价了他的品格和才智,其人格魅力和思想观念是他编作《燕丹子》的内驱力。

        虽如作者所言,该书对编作者的考证只是一种初步研究,其结论也只是一种可能性,然作者的推论谨慎而周密,不失为一种较合理的解释。

        《燕丹子》成书虽早,但达到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叶著以文本为中心,参考史书记载和古今学界的批评,从主题表现、形象塑造和风格营造三方面分析了《燕丹子》的文学成就。书中在前人基础上作更深入的探讨,如肯定了小说复仇主题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批驳了古往今来人们对太子丹复仇行为的误解。该书多有新见,如对太子丹形象复杂性的分析,作者认为他性格中的矛盾成分应是编作者有意点化的,其中寄托了编作者对他所处现实的思考。

        鉴于《燕丹子》的文学成就,该篇小说在小说史的地位当须重新评价。当前学界多沿用西方现代小说的概念来探讨中国古代小说,并将其分为“目录学小说”与“文学性小说”,在这种小说史观中,《燕丹子》作为“目录学小说”并无文学意义。然而中国古代小说具有民族性,简单套用西方的小说概念,难以把握中国小说史各类复杂现象,也难以厘清小说文体民族化的脉络。正是从这一意义上,叶著全面总结了《汉志》的小说理论,提出有必要借助“中国小说发生期”这一概念来探究小说史的起点问题,并认为宜将“目录学小说”与“文学性小说”看作一个整体。如此,成于小说发生期的《燕丹子》,其小说史地位得以显现。正如胡应麟等古今学者所认为的,杂传小说史始于《燕丹子》。书中围绕作品本身,考以后世小说作品,指出《燕丹子》在为杂传小说树立典范、确立民族化小说文体、开创题材类型化小说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读《〈燕丹子〉研究》,可见其资料宏富、考证翔实;既关注作品本身、析解文本,又钩稽史料、以史证文,同时还放眼于小说史,多创新见。叶著推进了《燕丹子》和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对今后相关问题的研究无疑有重要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