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绵延相继、代代传承的民间技艺,它们遍布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逐渐形成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传奇”。舒春的“中华匠人精神传奇故事图画书”系列,聚焦于藏龙卧虎的民间,以图画书的形式生动再现了民间技艺背后的传奇故事。
“中华匠人精神传奇故事图画书”系列所聚焦的,多为老北京的传统民间技艺。《烤鸭王》与《火锅王》是老北京的餐饮传奇,《大茶庄》讲的是老北京的茉莉花茶,《大药房》是中医传奇,《大鞋匠》是鞋艺的传奇。老北京地域文化中,民间高手云集。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在京城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与口碑,构成了浓墨重彩的历史人物群像,也构成了老北京文化独特魅力中重要的民俗文化元素。作家舒春(本名缪惟)从事少儿出版工作近30年,编辑出版过大量优秀图书,他独创的“美绘版”图书形态享誉业界,近年来策划编辑的“九神鹿绘本馆”系列绘本,更被誉为国内原创绘本的高原,其中不乏高峰作品。舒春还是知名的画家和装帧设计家,他对视觉呈现和文学表达均有较深的造诣。多年的创作和出版实践,让他对孩子的阅读和审美需求有较深的了解与研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图画书创作和出版专家。
舒春在北京生活50余年,熟悉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习俗、语言,也对老北京的地域民俗文化充满感情。这套书系,作家意在重回历史,探访这些传奇的造就过程,引领读者重新邂逅那些创造奇迹的工匠们,体味老字号,老工艺,大工匠,穿越历史成就的传奇故事与令人赞叹的工匠精神。
以图画书短小的文字篇幅记录描述具有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怎样的角度切入,呈现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呈现,都对创作提出了较高要求。舒春选择了从众多工匠故事与人物原型中做典型化的提炼,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传奇。其中如《大鞋匠》,聚焦一个叫华安的学徒,将他的个人命运与京城、与学艺联系起来,同时围绕主要人物勾勒老北京人物群像,展现老北京人的善意、正直与仗义。绘画层面,该系列整体选择了写实画风,色调追求沉稳厚重,营造出穿越历史的、老电影的质感。书系虽然选择了图画书形式,但文字极为讲究,并不因画面的辅助而缩减文字的传情达意功能。在有限的文字里,有写景,有状物,有伏笔,有细节,有娓娓道来的故事感。舒春的语言中有滋味适中的“京味儿”,叙述语从容,典雅,大气,对话则以民间口语生动展开,与老北京独有的地域文化气息自然融合。绘者们同样在有限的空间精耕细作,以色调、视角的微妙变化传递细腻的情绪与情感,尤其追求细节的真实,包括扉页部分的插图。如《大鞋匠》中各式传统鞋履与它们特有的名称,各种制鞋的传统工具,都构成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印记,以实体的、活的方式记录着一个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与娱乐方式,其工艺、技艺以代代相传的方式得到传承保存。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强大的,可以延续百年千年,另一方面又是脆弱的、“活态”的文化,必须依托离“人”的传承。作家尤其道出了工匠技艺日臻“化境”的艺术性本质。看似普通的物件背后的制作工艺,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凝聚着大工匠们知之深爱之切、艺无止境的追求。传授技艺的老者说,“干咱们这行,不但要有真功夫,心里还要装着真、善和美”,“我纳鞋底子时,心里想的是山水画儿似的故土”。这是手工技艺中所蕴含的、主体的创造性与美的追求,是典型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也是中华传统美学主客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作家的写作境界决定了作品的深度与价值。舒春没有停留在描述、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面,而是向文化的纵深处探讨了其中蕴含的精神意义。“匠心至善”四个字在该系列中被反复擦亮。作品中的学艺者、授艺者、引荐者、助力者,无不是真诚坦荡,守信谦逊,人品先行。显然,这些大工匠之所以能创业守业传承技艺,同时在于心怀大爱之心,积善成德,造福百姓。
“中华匠人精神传奇故事图画书”系列既是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颂扬,更是对德艺双馨的艺品与人品的赞美,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诚如作家舒春在《后记》中谈到的:每一代杰出的工商业者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成功可能有机遇的成分,但对诚信的坚守、事业的热爱,以及坚韧不拔的匠人精神,才是他们取得成功的要诀。这些美好的德行与精神,正是我们需要世世代代弘扬与传承的文化精髓。“中华匠人精神传奇故事图画书”系列同如是,以一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传达了一种超功利的、传承传统的文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