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3月23日 星期三

    不能忘却的名字——陆华柏

    洪少华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3月23日   19 版)

        《陆华柏音乐文集》,丁卫萍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128.00元

        1940年,广西桂林《扫荡报》副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所谓新音乐》的千字左右的短文,此文在当时及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一直被热议,以致作者被莫名扣上了“一贯反对新音乐”的帽子。他就是20世纪我国重要的音乐家陆华柏先生。

        陆华柏(1914—1994),祖籍江苏武进,1914年生于湖北荆门,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武汉。1931年初中毕业后考入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师从贺绿汀、陈田鹤、缪天瑞、陈啸空等音乐家学习作曲技术理论,师从白俄罗斯钢琴家B.Shoihet女士学习钢琴。1934年毕业于武昌艺专并留校担任助教。1937年经徐悲鸿先生介绍,从南京远赴广西桂林,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及社会音乐普及活动。

        1934年,陆华柏先生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独唱歌曲《感旧》,此后又创作了大量作品。据不完全统计,陆华柏先生创作的各类音乐作品近300首,涉及涉及艺术歌曲、群众歌曲、钢琴曲、清唱剧、管弦乐、歌剧等多个领域。其中,艺术歌曲代表作《故乡》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此外,他还翻译了《和声与对位》(新音乐出版社,1953年5月出版)、《应用对位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对位法初步》《节奏分析与曲式》等著作,撰写音乐论文140余篇。陆华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他为我国的音乐理论建设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名字不该被人忘却。

        最近,青年学者丁卫萍编辑整理出版了《陆华柏音乐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本书收录的陆氏音乐文论发表时间的跨度为1938—1993年,分为“已发表的音乐文论”和“未发表的音乐文论”两大部分。全书收录了陆华柏先生写于人生各时期的文论总计148篇,其中已发表的122篇,未发表的26篇。“当这些文章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历尽艰辛、不懈耕耘、已故二十余年的陆华柏先生仿佛又回到了我们眼前。他那百余篇、70多万字的音乐文论,揭示了半个多世纪中国音乐的发展变化。”(引自《文集》蒲方序《文章非千古 壮士志一生》)

        丁卫萍本世纪初在上海读研究生时就立志陆华柏的研究,前后坚持了近20年。她先后三次南下广西进行资料收集工作,2004年第一次从上海去南宁坐了36个小时的火车,令陆华柏先生的夫人甘宗容教授感动不已。当丁卫萍在陆华柏先生的故居看到大量的资料和手稿时,她的内心无比激动。但由于未经任何整理,陆华柏先生的资料堆放凌乱无序,给她的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可她没有退却,而是知难而上,用扫描、复印、拍照等各种方式收集资料。1994年,戴鹏海先生曾编写了《陆华柏音乐年谱》,记载了陆先生各年度发表的文论篇目及出处,丁卫萍以此为线索查找史料。此外她还到广西桂林图书馆、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以及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查找收集。在长期的整理研究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甚至是人为的障碍,可是丁卫萍始终没有放弃,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咬着牙坚持下去。2019年,她的研究工作有了新的转机,由她主持的“陆华柏音乐文稿的整理与研究”入选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她的研究课题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肯定,这更加坚定了她整理出版陆先生音乐文论集的决心。

        从定下这个选题开始到《文集》的整理出版,不但耗时耗力,而且工作量巨大。丁卫萍可谓是呕心沥血,白天要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只能用晚上休息时间及周末节假日来整理文稿。《文集》所收录的陆华柏先生的文论时间跨度超过半个多世纪,而且文章大多是散见于多种报纸杂志的随笔、评论、回忆录、著译、曲集序言说明、学术论文,以及未发表的音乐文论,丁卫萍通过各种渠道一一找到并搜集起来,这是一个极其繁杂而浩大的工程。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原稿字迹模糊不清,看起来非常费力。这些文论不仅文字需要重新录入并和原稿一一比对,而且所有文论中的谱例还需重新制谱,然后再反复校对,如果没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恒心是很难完成的。由于工作强度太大,用眼过多,她的视力现已严重下降。作为一名青年学者,丁卫萍能沉静心情,默默无闻,长期坚持做一件事,这本身就值得学界同仁们敬佩。

        《文集》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确立了陆华柏先生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应有地位,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为近现代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史料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学界将来对陆华柏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文集》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空白,而且必定会给将来陆华柏的研究以有益的启迪。正如蒲方教授在序言中所说的:“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前进之路上,陆华柏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我们未来接受更大挑战的精神支柱。基于此,本文集的出版必将对弘扬陆华柏先生的音乐教育思想、继承其音乐遗志产生深远的影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