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3月16日 星期三

    李长青:打造生态出版精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3月16日   15 版)

        ■求然

        2022年3月3日是第九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海峡书局、飞羽文化传媒共同开发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小程序正式上线,公益开放。该小程序为自2021年2月公布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后我国首个收录所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图文查询工具,既可为动物保护者提供鉴定参考,又可向广大民众展示野生动物的生命之美。

        “这是海峡书局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众多行动之一。”海峡书局副总经理(副社长)、副总编辑李长青说,“早在2019年,海峡书局收载中国有分布的兽类、鸟类2000多种物种的‘中国自然百科数据库’就通过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官网公益开放,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海峡书局、飞羽文化传媒共同开发的‘识鸟家’小程序就公益上线。目前,可扫图识鸟的‘识鸟家’小程序已成为广大爱鸟者入门的助手,用户遍布全球近200个国家(地区)300多个城市,已产生百万条使用记录。自2019年以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一直是海峡书局出版的多部自然生态图鉴的支持单位。”

        “福建森林覆盖率长期位居大陆首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在生态出版上先行一步。”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省不但探索出水土流失治理、河长制、林权制度改革等先进经验,也在生态出版上先行一步。2015年底,在时任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海峡书局总经理(社长)、总编辑林彬的部署推动下,海峡书局确立了“打造生态出版品牌,为中国野生生物资源摸家底、建档案;开展生态知识服务,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供知识、优氛围”的总目标,全面布局生态出版,从出版角度丰富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内涵,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主旨讲话上开宗明义地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海峡书局一直认为,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的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支撑点、着眼点。因此,海峡书局从物种入手,本着“展现中国生物之多,服务科学研究、生态保护之需;展现中国生物之美,唤起社会关注、民众保护之心”的原则,坚持走原创、精品、数字化之路,已先后出版了《中国鸟类图鉴》《中国蝴蝶图鉴》《中国兽类图鉴》等多部大型生态图鉴,出版了《采昆虫,做标本》《毛毛虫变蝴蝶的奥秘》等科普读物,开发上线了“识鸟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数字化产品。通过出版大型生态图鉴,服务了生物编目工作,总结了最新科研进展;通过出版生态科普读物,普及了自然生态知识,增强了民众保护意识。海峡书局时刻不忘“海峡”定位,努力做好两岸联接。其作者团队,务必团结两岸生态专家,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其物种收载,务必涵盖台湾特色物种,实现全国物种大一统。海峡书局生态出版的精品率特别高,在行业中美誉度较高,有读者称其图书“极为解渴”,有生态摄影者以“供图多多”为荣,有专家学者说其“超前规划、高瞻远瞩”。在海峡书局的生态产品中,已有2个项目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个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5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21年12月,“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公布,海峡书局有2个生态项目名列其中……一个“小而美,小而特”的生态出版品牌雏形正在形成。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已走过打基础的阶段,‘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主题看,已完成半数陆生高等动物的组稿或出版,“十四五”期间将涉足以海洋生物为主的水生动物;从产品看,将架构起包括自然生态图鉴、科普读物、博物学图书等在内的多层次产品结构,实现纸质图书、数字产品以及生态视频等多形态、全媒体的产品布局,从而达到借助视频把死书做活,借助人工智能把数据库工具化的目标,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从销售看,将从自营电商为主,发展为具有社群运营特点、充分利用视频传播,可满足图书销售、生态研学、教育服务等多类型需求的知识服务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