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1月26日 星期三

    以他者之镜理解文化多样性

    王晴锋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1月26日   13 版)

        文化人类学旨在通过跨文化的比较,促成人类不同文明共同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尤其是二战以来,人类学研究本身包含着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譬如,玛格丽特·米德关于萨摩亚人青春期的研究、路易·杜蒙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以及大量关于北美、非洲部落中存在的第三性别的研究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人类对自身所处的文明体系的反思。由恩贝尔夫妇撰写的这部《文化人类学(第13版)》([美]卡罗尔·R.恩贝尔、[美]梅尔文·恩贝尔著,王晴锋译,商务印书馆2021年12月出版),囊括了文化人类学领域的重要主题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很好地将人类学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全书体量庞大、内容丰富,作者在汲取人类学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兼具经验性、启发性与哲理性。

        人类学是一门基于田野调查的经验学科。诚如该书作者所言,人类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产生很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必要的误解。倘若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其他群体不同于我们自身,那么就没有理由去指责那些在我们看来显得“怪诞”或“不可理喻”甚至“反人性”的实践与理念。我们将会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许多差异是由于对不同环境的生理与文化调适的产物。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我们所忽略。譬如,作者在书里讲道,生活在非洲南部喀拉哈里沙漠的昆人(!Kung),最初在20世纪50年代被外界发现时,现代工业社会的人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是“原始的”“落后的”甚至“野蛮的”。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昆人衣不蔽体,没有私人财产的观念,他们住在简陋不堪的藏身处,也没有收音机、冰箱、空调、电脑之类的高精技术产品。显然,他们的社会结构颇为“简单”,没有复杂的社会分工和高端的科学技术。然而,让我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他们的生活环境。如果来自发达国家的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正处于类似于昆人的生活环境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他们会作出的反应。这些现代文明人很快就会发现,由于土壤极其干旱、贫瘠,不可能从事任何农业和畜牧业,这时就不得不考虑游牧式的生活方式。他们只好放弃许多物质财产,因为这样更容易迁徙,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饮水和食物的供应。由于气候极端炎热,又缺乏充足的或易获得的水用于洗澡或清洗,他们会发现,近乎赤身裸体要比穿着华丽的衣服更加切实可行。他们无疑也会明白,要想建造精致高雅、结构复杂的固定房屋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与此同时,为了确保社会安全,他们开始在群体内部实行食物共享制度。因此,如果他们最终能够生存下来,那么最后他们的外表、行为举止以及生活模式会更像昆人,而不是像典型的生活在发达社会的人。

        南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曾经是人类学家的研究圣地。萨摩亚人从事轮垦耕种,男人们会定期开垦小片土地,用于种植芋艿等作物。在种植这些农作物时,萨摩亚人只需将刚收割来的块根切除顶部之后,轻埋在地里即可;此后很长的时期里仅仅偶尔除一下草,就坐等收获。作者提到,在《叛舰喋血记》里,布莱船长将塔希提人类似的这种比较随意的耕作方式形容为可耻的“懒惰”。然而,在作者看来,布莱船长的这种态度是“民族中心主义的”。诸如萨摩亚人和塔希提人等南太平洋岛民不能像欧洲的农民那样频繁地除草,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使他们的土壤面临冲蚀的风险。这种耕作方式与当地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首先,萨摩亚与塔希提岛上的地形大多是陡峭的,几乎没有像在欧亚大陆上那样可用于大规模耕种的平原;其次,当地的土质属于渗水性很强的火山土壤;最后,南太平洋岛上的降水量极为丰沛。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萨摩亚人和塔希提人不会频繁地为农作物进行除草,而是将它们与杂草茂密而凌乱地混杂在一起,这种做法实际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流失。因为不同植物的根部结构有深有浅,它们彼此交错生长在一起,可以防止疏松的火山土壤被暴雨冲走。而地上的积水会很快消失在多孔的、具有很强渗透性的火山土壤中。为了防止土壤流失,南太平洋小岛上的人们通常还会将农作物散布在自然生长的矮灌木丛中,这样做,尽管作物的产量相对较低,却不至于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颗粒无收。而如果土地被勤快地彻底清除杂草,并且种植单一的农作物,那么频繁的暴雨就会迅速冲刷掉疏松的表层火山土,最终不仅没有收成,而且还将导致严重的土壤流失。

        此类人类学常识有助于我们破除文化中心主义的偏见。《文化人类学》一书还涉及大量其他具体实用的知识,这些新的知识可能颠覆人们传统的观念。譬如,关于种族的认识就是如此。我们很可能想当然地认为,种族是本质的、自然的和由生理决定的,而族群则是建构的、文化的和由社会决定的。但是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书中指出,我们的某些身体差异会使人产生一种印象,即将我们划分成种族是可能的。但是当我们详尽地研究这些身体特征时,根本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相反,显而易见的是,我们身体的多样性显示出从一端到另一端之间的连续性变化。因此,在这种连续的多样性中设置任何边界,都完全是主观的和任意的。事实上,人类的多样性比我们构想出来的观念更加复杂。这就是为什么通常进行种族分类的做法不会产生任何一致结果的原因。作者告诉我们应以一种连续统的方式理解种族。这种非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并反思因范畴化产生的认知误区,尤其是将范畴、类别或概念当作现实本身而导致的问题。

        书中有很多类似的非常有趣的知识点,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文化人类学的知识体系。这些经典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材料能够进一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进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这一切尚有待读者自己通过阅读在该书中去体验和发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