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1月19日 星期三

    “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历史渐行渐远,但我们的儿童文学呈现了闪烁着民族大爱的草原星空。

    《草原额吉》:历史题材的时代回响

    海飞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1月19日   16 版)

        《草原额吉》,张琳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28.00元

        张琳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作家张琳的长篇儿童小说《草原额吉》,是一部震撼人心、引人泪下、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一曲颂扬民族大爱的草原之歌。

        文学,是时代的回响,是历史的记忆,是家国的情怀,是人生的求索。时隔一甲子,《草原额吉》应运而生,这是文学的初心不忘和使命所向。

        儿童文学叙写重大历史题材,在故事架构、内容取舍、文字表述、儿童视野等诸多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与生俱来的困难。面对“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样一个既充满传奇色彩、又充满家国情怀和民族大爱的重大历史题材,作者以《草原额吉》作为书名,从“世界上最美的火车”承载着小谷等南方孤儿离开上海北上作为入口,到已经在内蒙古大草原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巴图(蒙语结实的意思)爷爷,带领“国家的孩子”坐火车一起去看望“世界上最好的额吉”结尾,用一个又一个既平实而又富有情趣的“草原故事”,一个又一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荡气回肠的“额吉故事”,以浓浓的文学性呈现大草原博大柔软的额吉深情。

        整部作品主题突出,匠心别具。作品有两条主线:“额吉线”,以年轻保育员托娅为代表。草原额吉们对来自上海市育儿院的南方孩子们倾情付出,以及相伴而来的她们自身的成长。“孤儿线”,以小谷、娜仁花为代表,南方孩子们北上草原后的适应、生活和成长。两条线自然、有机地交织、相融,双向推进,相辅相成,疏密有致,从容有序,让这个波澜起伏又感人肺腑的爱的故事异常充沛丰盈。

        托娅保育员作为作品最主要的人物角色,她非常善于在孩子们身上用心思,如当她辗转问询清楚小谷在江苏的父母把他送至上海育儿院的真实原因后,在马背上向小谷托出实情的那一段就写得非常精彩,把托娅这样一个善解人意、富有情怀的年轻女性的心思和对孩子的“额吉之爱”表达得有情致,有起伏,更有智慧,且带着浪漫色彩。又如,在牧民们纷纷前来领养“国家的孩子”这一重要故事场景里,娜仁花和乌兰托雅之间那些看似默不作声、内心却起着浪花,只有她们彼此才能领会的小互动、小意趣、小默契,读来趣味盎然。小姑娘向她的托娅额吉一遍又一遍地问起一件又一件的东西装上了没有,其实她惦记的不是那些小物件,她只是舍不得离开她的托娅额吉,这种感情被作者表现得多么巧妙和婉转!

        《草原额吉》通过书写和表现以儿童为本位的童年精神来体现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以赢得小读者的共鸣和强烈的阅读兴趣。作品通过多个视角和层面来书写和表现这种童年精神,最富意义的视角是,在温情而曲折的故事中,展示和层层探寻孩子们对于主体意识的确认过程。

        小谷,这是一个个性非常突出且内心世界丰富的男孩子,作者将柔和细致而又准确的笔触深入他的心理和情感世界,体察到正是他的经历造成他内心的敏感、多疑和抵触,由此他开始了对自身存在感的在意和问寻。而当心中的迷惑和误解消除,小谷确定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托娅额吉对自己的爱之后,那种带着叛逆的倔强,就觉醒成了巨大的反弹力,使得他拔节成长的力量尤为坚韧强大。在遭遇狼群的夜晚,小谷行动上的出走,正是其后心灵回归的铺垫和酝酿。而雪夜运粮这一充满艰辛的路途,则是他最有标志性的对自我价值的确认方式,他要通过与其其格的风雪同行和尽心出力,对草原生活的参与、介入,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对草原额吉的爱。

        同样是孩子,小姑娘娜仁花则通过对她的同乡哥哥小谷的天真依赖,在特殊情形下又对他极尽照护,对托娅额吉托出单纯诚挚、全心全意的信任和爱,对自己的境遇怀抱童真善意、充满希望地接纳,来确定存在感。正如托娅为她起的名字,娜仁花(即太阳花),在她的身上洋溢着天真童稚的烂漫,散发着热情明亮的灵性。

        孩子的眼中和心里,有着天然而朴素的万物平等观。呈现这些来自南方的孩子们对草原生灵的悲悯和发自本心的爱,是这部作品书写童年精神的又一个视角。书中有许多表现孩子童稚和纯粹之爱的细节,非常触动人心。小谷为托娅的马梳理鬃毛,把自己的牛奶省下来端给马喝;娜仁花用自己喝的水给草原浇水;孩子们一同扯起嗓子,念着童谣《马兰花》,希望在自己歌声的祈祷下,大旱之年的草原上能够马兰花开……

        张琳长期生活工作在大西北,文风独特,很有辨识度。《草原额吉》禀承了她一贯的文字品质和风格。由于该作品的题材、背景和地域等因素,她在语言文字上更是调整出了举重若轻、从容沉稳的气质和开阔浪漫、文采飞扬的诗意,有热情、有张力、有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与整部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相契合。如小说一开场,就以大气而富于美感和画面感的“楔子”,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

        作品中,内蒙古民歌和童谣反复出现,就像这部小说的背景音乐,一直回旋往复,做了贯穿始终的伴奏,语言和氛围因此带上了音乐的旋律和质地,赋予作品浓郁的美感。

        本书必然会写到当时内蒙古草原和牧民生活所面临的困苦、艰难,因为作者的文字魅力,以及擅于营造富于美感、意味深长的意境,从而使小读者在对苦难的阅读和体会中望见美,望见暖色和希望。

        这部作品还涉及诸多的知识点:关于马头琴、蒙古族长调、内蒙古剪纸、过年的习俗、骑马的技术、摔跤和摔跤的规则,关于狼对于草原和草原人的意义,关于牧民迁徙、逐水草而居的缘由,关于牧民的转场,等等,这些知识点带着知识本身和由它们营造出的文学审美意境的双重功效,极大地突出了地域特色,丰富了作品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历史渐行渐远,但我们的儿童文学呈现了闪烁着民族大爱的草原星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