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刚刚跨入2022年的门槛,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了给人们带来光和热的“一盏灯火”——《暗夜灯火——打开历史尘封的红色记忆》。
这是红色期刊研究方面的一本力作,作者樊国安是我的老同事。他为人热情豪爽,酷爱读书写作,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而且多年来一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专业记者的角度扎扎实实地从事阅读推广工作,呼唤和引导更多的人关注阅读。在新闻采写和散文创作之余,樊国安还有一大爱好——收藏民国以来出版的书籍报刊,尤其注重红色出版物的收藏研究。大约七八年前,他在天津古籍书店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发现了一套1947年出版的《读书与出版》全年12期合订本,就毫不犹豫地举牌拍下。此后樊国安对这本红色刊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想方设法收集了1935年创刊以来的《读书与出版》杂志,其中包括1946年4月复刊到1948年9月停刊的全套共29期杂志。
《读书与出版》于1935年5月18日由生活书店在上海创刊,到1937年底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刊,先后由胡绳、史枚和陈原担任主编。《读书与出版》的编辑人和撰稿人紧紧围绕人与书、书与人以及个人与时代、时代与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心灵碰撞,对那个时代作了真实而生动的记录。不少学者认为,《读书与出版》是一部记录特殊时代读书界与出版界真实生活的极其厚重的“大书”,是一部蕴藏前辈写作人、读书人和出版人集体智慧的“大书”,是暗夜里的“一盏灯火”。以《读书与出版》为代表的进步报刊的出版活动在中国新闻出版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在出版活动中形成的马列主义报刊思想理论,对于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读书与出版》为代表的一批进步报刊培养的编辑人员、作者队伍,成为了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中坚骨干力量,其在出版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今天的出版编辑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读书与出版》这份红色刊物思想深邃,内容丰富,文笔雄健,版式精美,精彩的文章和珍贵的史料俯拾皆是,期期悦人耳目,篇篇开卷有益。樊国安萌生想法:何不把这份红色刊物的传奇故事讲述出来,把这份红色刊物的办刊经验总结出来呢?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读书与出版》杂志的时代背景、出版历程,他夜以继日,殚精竭虑,把这些杂志共200多万字的每一篇文章反复咀嚼、消化,同时阅读了大量参考书籍和文章,爬梳剔抉,旁征博引,淬炼打磨,历时一年多,终于完成了这部28多万字的研究专著。全书分为历史大转折、刊物小档案、青年一盏灯、书籍交流台、阅读推广者、自学大课堂等18个部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读书与出版》杂志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意蕴丰厚,考据详实,观点深刻,文笔流畅,兼具历史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可读性。
樊国安一辈子和“书”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十年来在一份关注书籍出版的媒体当记者,采访过写书人、编书人、读书人,自己也经历了爱书、淘书、藏书、写书的各个阶段,如同一个小小的“书虫”,徜徉游弋在书籍的海洋。他之所以对《读书与出版》这份红色刊物情有独钟,是因为虽然它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我们仍然能从中窥见老一辈共产党人读书、评书、写书的精神气韵,感受到特殊时代出版人和读书人的精神追求,从一本本已经尘封多年的刊物中,可以抚摸到历史深深的年轮,重温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