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1月12日 星期三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如何讲故事

    黄春平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1月12日   20 版)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话语嬗变与模糊边界》,曾庆香著,科学出版社2021年12月,98.00元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指出,人类的认知革命在于学会了讲故事。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人类讲故事的方式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而变革。阐释如何讲好故事的新闻叙事也应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而与时创新。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曾庆香教授的新作《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话语嬗变与模糊边界》紧扣新媒体发展的脉搏分析了新闻叙事在当代的嬗变,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如何讲故事的全景图画。该论著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色:

        一是资料非常丰富、详实,呈现了新媒体新闻叙事的最新图景。首先是文中引用的一手外文文献较多,如对互联网的分布式链接与去中心化、新媒体的六度分隔与病毒式传播的分析所用的很多资料都追溯到了原始出处,厘清了其理论源流与历史。其次是文中的图表多。为帮助理解,作者引证了很多图表有时甚至自制示意图,如中心化网络、去中心化网络、分布式网络图示,新媒体外延图,万维网演化史,Web2.0阶段的双向性参与共享等等,这样将抽象的学理形象化,增加了内容可读性的同时形象地展示了新媒体的最新发展。再次是文章的案例分析非常丰富,这方面的资料或取材于报刊报道的一些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或各类网络媒体报道,其形式丰富多样,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最前沿的新媒体新闻叙事图景。这些都为学界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指引和参考。

        二是各章的理论分析环环相扣,新闻叙事的嬗变得到了系统的阐释。全书从叙事者、叙事模式、叙事样态,叙事原则、叙事语体、叙事订补、叙事声音等八个维度,结合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理论进路,对新媒体所促成的新闻叙事话语嬗变,所带来的新闻叙事技巧创新,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描述和分析,每个章节的内容又都各自形成了系统的研究聚焦,如蜂巢型、菱形型、钻石型的新闻叙事模式,对话式、套娃式、清单式、图说式、注解式的新闻叙事样态,透明叙事与阅读期待的新闻叙事原则,等等,都是作者对大量新闻文本的细腻体察与精心分析的基础上所做的细致区分、归纳与命名。

        全书各个章节之间层层推进。如果说前面的叙事者、叙事模式、叙事样态等章节多偏重于现象的展示与前期的铺垫,那么后面章节自叙事原则开始,至叙事语体、叙事订补、叙事声音等章节则是对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的深刻剖析和揭示。尤其是叙事声音这一章可算是研究的“高潮”部分了,它从话语权的高度高屋建瓴地揭下了新媒体新闻叙事的最后一层神秘“面纱”。作者指出人类经历了“新闻话语权完满”到“新闻话语权分隔”再到“新闻话语权完满”的历程;作者发现自媒体的新闻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政治、经济、受众势力和组织内等权力的管控,社会精英控制的话语权不断被消解,新闻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又回归到公民手中。各章环环相扣,分析阐释一气呵成,理论构架自成一体。

        三是用叙事学理论观照当下的新媒体新闻实践,可解传统媒体融合之困。恰如南希·拜厄姆所言:每一种新媒体出现时,人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理解它。叙事理论资源相当丰富,它本身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作者用它来研究和阐释新媒体新闻实践不失为独辟蹊径,更重要的是它为传统媒体当下的融合之困提供了新闻业务方面的创新探索与阐释启发。

        书中我们可以纵览新媒体的迭变及其对应的“新闻叙事”的变化。如人们对网络空间中林林总总的奇闻逸事早已司空见惯,然而,对于新媒体新闻中“情绪先行,事实后置”的底层逻辑却缺少精准和清晰的把握。这里作者为我们铺设出了一条清晰的解释路径,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变过程中,新闻叙事语体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新闻语体的亲密性和文本的情感化造就了新闻的召唤结构,此种情境下“情绪”和“情感”先行于“事实”得以被清晰透视。这些都刷新、深化了我们过去的认知。类似这样的阐释与启发,书中俯拾皆是。全书用叙事学理论来观照当前的新媒体新闻业务实践,这个视角令人耳目一新,为当下传统媒体在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新闻业务创新问题提供了学理阐释和新的思路启迪,大大拓展和开阔了大家对新媒体新闻的认知视野。

        新媒体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新闻叙事也正在变革的进行之中。曾庆香教授抓住了这种变革的截面和界面图景做出了全面的归纳与总结。近年来我国学界虽有这方面的论文,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专著,同时就资料搜集的详实性、理论探讨的系统性、案例分析的自洽性而言,这本著作当为翘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