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1月12日 星期三

    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揭晓

    《隳三都》《中美相遇》喜提首奖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1月12日   09 版)

        《隳三都》

        《中美相遇》

        1月8日,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周思成、王元崇分别凭借《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和《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夺得首奖。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和世纪文景公司总经理、总编辑姚映然为首奖作者颁奖,并授予奖金8万元。

        两本首奖作品获评委会盛赞。其中,《中美相遇》以长时段眼光考察中美历史、文化和观念的碰撞,评委会推荐语称,“王元崇借教学经验优化公共写作,以娓娓道来的历史叙事超脱传统笔法,以此前少见的丰厚细节回应重大议题,语言晓畅且完成度高”。而《隳三都》聚焦的是专业史学圈都不太关注的金蒙之战,评委会认为,“在全局把握与细节深描之间,在静穆的历史感与沉重的生命悲悯之间,周思成找到了一种颇具史诗风格的平衡”。

        在现场发表的获奖感言中,周思成特别致敬不久前逝世的史学前辈史景迁教授。“不管我们对史景迁教授的史学成就有什么样的评价,但最没有争议的一点,他是历史写作的一个大师。我读他的作品,可能不一定学到很多分析史料的技巧,或者是多么深邃的历史洞见,但他的历史写作,总在不断提醒我历史学魅力何在:在这片星球上生活过的先人,不管是伟大的还是卑微的,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痛苦和他们的幸福,是我面对历史时最感动我的东西。我是因为这种感动才选择历史作为志业的。”王元崇未能到场,但仍在美东时间凌晨3点41分通过现场连线表达了他的获奖感受。他认为,文景历史写作奖的设立对当代中国的历史写作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推动。

        另外八部作品和两部首奖作品共同入围本次评选活动的十强。它们分别是:《发现东亚》《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失败者的春秋》《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海东五百年:朝鲜王朝(1392-1910)兴衰史》《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本届文景历史写作奖由刘北成、罗新、王笛、许宏、杨念群等五位学者担任决选评委。刘北成代表评委会发言。“我们理解的历史写作,有一个国际性的定义,即是非虚构的面向公众的历史写作,或者说是兼具学术性和公共性的历史写作。如此,那些只供专业同行交流的历史专著,或者含有虚构的通俗历史读物如‘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就不在评选范围内。”刘北成介绍说,评选结果是在争议和共识的交织中产生的,“十强作品题材涉及古今中外,体裁有叙事、分析、解释等,题材和体裁之丰富,让我们评委也感到有点惊讶。评选结果折射出的当下历史写作的生态,令人欣喜!”

        获奖作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冬梅分享了她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司马迁在《史记》里对现实的介入非常之深,他一次又一次地表达个人感受,这是历史书写吗? 回顾中国史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之后,史家,或者说史官,是在不断撤退,退出了现场,退出了现实。今天的史学工作者,几乎只研究和书写过去。但是,我们和现实之间其实仍然存在着一种联系。”在她看来,历史书写应该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建立起桥梁,帮助读者以历史的、纵深的眼光洞察和穿透现实世界,“因此,我们应该有一种面向现在、甚至面向未来的历史书写”。

        在初选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侯深的主持下,丁晨楠、刘勃、宋念申、杨潇、周思成等五位十强作者以“与过去相遇:历史写作的介入与超脱”为题做了对谈。

        (王洪波 刘宇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