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如何以一人治天下:军机处的秘密

    周卫彬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12月22日   16 版)

        《军机处二百年》,袁灿兴著,岳麓书社2021年10月第一版,68.00元

        军机处自创立之初,即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后世常将军机处称为高官的摇篮、王朝的参谋本部等等。雍正帝为何要创建军机处? 军机处有哪些职能? 军机处如何运作? 军机大臣、军机章京是些什么人? 袁灿兴博士所著《军机处二百年》一书围绕这些问题,对军机处及其历史作了全面展示。

        一

        雍正四年,雍正帝准备对准噶尔用兵。雍正七年,战争爆发。军情如火,需立即处理,且必须保守机密。但当时的政治机构不尽如人意。清承明制,以内阁为国家行政中心。内阁设于紫禁城太和门外的文渊阁附近,而雍正帝在养心殿处理政务、就寝,两者相距一千余米。宫禁重重,手续繁多的处理流程极易延误时机;军报到京,先经内阁,也容易泄露机密。于是雍正在隆宗门一带的墙根搭建了一排平房,始称军需房,后改称军机房,又改称军机处,遴选心腹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三人秘密办理军务,由此军机处创设。

        故宫养心殿西暖阁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副雍正手书的对联,十分醒目:“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皇帝不加掩饰地表达着他对帝国的控制欲。那么,他又是如何做到以一人治天下的呢? 本书揭示了其中的秘密:“勤”“速”“密”。

        军机处甫一成立,雍正帝对“勤”提出要求,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即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须连夜处理完毕。皇帝如此严格要求,军机大臣的工作就很辛苦了。王文韶是清末的一位军机大臣。他在日记中记录了军机大臣辛勤的场景。每日凌晨三点,天还没亮,王文韶就要入值军机了。光绪七年的元旦,凌晨两点就到了值庐(军机处所在地),直到早晨七八点才能稍微缓一口气,休息一下。

        凌晨三点,紫禁城内一片漆黑,唯有军机处值庐中灯火通明。不过,最辛苦的人不是军机大臣,而是负责撰拟谕旨和管理档案的军机章京。军机处成立后,权责日重。举凡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事务,莫不经过军机处,单凭几个军机大臣已经处理不过来了。于是军机处成立的第二年,增设军机章京。起初军机章京无定额,从内阁中书、笔贴式等官员中选调。嘉庆四年(1799)起,定军机章京满汉各十六人,分为满汉各两班。每班的领头称为“达拉密”,由他领着章京们在军机处值班。通常情况下,满汉章京轮流值日,每班值两日。即便是大年初一,军机章京也要当差入值。

        军机处强调效率与速度,军机大臣的工作流程,更如“速度与激情”一般。军机大臣入值后,约五六点钟,天刚亮就要去养心殿面见皇帝,聆听皇帝对政务的处理意见,这叫“承旨”。皇帝征询军机大臣对政务的意见,下达指示,军机大臣急匆匆赶回五十米以外的军机处,将皇帝的意思“述旨”给军机章京,军京章京们走笔如飞,完成“拟旨”。军机大臣拿着拟好的谕旨,再赶回养心殿报皇帝批准。一来一去,不过一个时辰,许多政务就处理完毕。

        就军机处的“密”,本书中有较多论述。军机处元老张廷玉创设了一套完善的文书保密制度,凡是臣子奏报一般事务,用疏,由通政司递交,皇帝的回复则由内阁拟旨。奏报重要事务,用折,由奏事处递交,这样奏折就成了正式文书。奏折是直接上奏,省去了中间的流通环节,保密性强。借助奏折制度,皇帝可以直接控制国内一切事务。中枢发给臣子的廷寄也成为了正式制度。廷寄也称廷寄谕旨,军机大臣当面聆听皇帝指示,草拟文书,形成谕旨,不经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发下。谕旨由军机处密封,函面上书“办理军机处封寄某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廷寄到达后,由受命者本人拆阅,不许其他人代拆。阅完谕旨后,受命者要将谕旨到达的时间、谕旨的内容、如何办理,再向皇帝回奏。军机处廷寄直接送达负责臣子,不经过中间环节,保密性强。

        “勤”“速”“密”,使军机处成为一驾高速运行的马车,有效地服务于皇权,维系了大清王朝的统治。

        二

        大清王朝的治理,没有过于庞杂的机构,在中枢层面,不过七八人的军机大臣,三十二人的军机章京而已。雍正朝创设军机处时,选用军机大臣没有什么特殊限制。此外,调任军机处大臣不需要走任何程序,不需要考虑大臣的履历、资历、能力,一切由皇帝定,皇帝喜欢谁,谁就能入选。在以后军机处的历史上,军机大臣的选用也大体如此,没有什么特殊的限制。

        自军机处设立后,军国大事概由军机处负责。如用兵时的兵马粮秣、山川地形、人文地理之类,概由军机处掌握,这也是后世参谋本部的雏形。在特殊的时候,军机大臣还要到前方领兵作战。军机大臣每日要为皇帝提供决策意见,要拟定各种谕旨。为此军机大臣要轮流在军机处值宿,以备皇帝随时召见,提供意见。召见一般每日一次或数次,商量各种军政要事。皇帝至圆明园或出巡时,除安排个别人留京办事外,其他军机大臣都要随行,随时准备接受皇帝咨询。军机大臣还要为皇帝推荐总督、巡抚的人选,这等于有了人事权;军机大臣还要协同审理重要案件(如著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这等于有了司法权。

        军机章京的选任,在雍正朝、乾隆朝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到了嘉庆朝,就军机章京的选用做了规范。嘉庆四年规定,军机章京由内阁、六部从中书、笔帖式中选择人品端正、年富力强、字画端正者,交给军机大臣引见,再由皇帝挑选。军机章京在乾隆朝尚无定额,嘉庆朝时正式确认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嘉庆十一年,又规定军机章京须经过考试,凡考试合格者才有资格引见。因为军机章京负责文书缮写,考试时,主要看字迹是否工整,书写速度是否快。军机章京虽不似军机大臣那样声名显赫,标榜于史册,但他们在当时职责重大,并因其职位之重要,而在官场中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

        军机处的历史将近两百年,参与了雍正七年之后,大清王朝所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如果单纯阐述机构与事件本身,则史料堆砌,读者读来定有枯燥乏味之感。本书另辟蹊径,以时间为主线,依照雍乾盛世、嘉道风云、苦命天子、垂帘听政、清末乱局六章,讲述了军机处初创、发展、成熟、衰亡的历程。作者又以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的故事穿插其中,增加了内容的可读性。诸多清代知名大臣,在军机处中的命运得到展示,如军机大臣张廷玉的沉浮、和珅的黄粱一梦、曹振镛的木讷、文祥的勤政、沈桂芬的老成、孙毓汶的发迹、庆亲王的手段等等。军机大臣之外,本书也展示了一批能力卓著、命运坎坷的军机章京,如面相苦的赵翼、被称为铁汉的舒赫德、热河政变中的许庚身、清亡之后充满追忆的吕式斌等等。

        三

        台湾学者傅宗懋在《清代军机处组织及职掌之研究》中这样评价军机处:“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那么,清朝皇帝是如何控制军机处,牢牢保证皇权的大一统,消除军机处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威胁的?

        原来,军机处自成立起,就一直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军机处没有正式的府衙,没有正式的人员,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军机大臣由内阁大学士或者六部官员兼任,军机章京则由内阁与六部的低级官员充当。直到嘉庆年间,军机处才作为国家机关列入大清会典。军机大臣和章京都是兼职。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内阁中的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等亲信大臣担任。军机章京从内阁、六部选调得力人员进军机处兼职。兼职,意味着皇帝可以随时将其调入调出。一旦军机处成为正式的国家机关,调任大臣就要走复杂的行政流程,对皇权则是羁绊了。总体而言,“有名无实”的内阁与“有实无名”的军机处相互制衡,保证了皇帝的独裁地位。

        到了宣统年间,军机处的最大问题是,自创设之后,军机处一直是决策机构,而不是政务的实际执行机构,只有决策权,而无执行权。依照立宪体制,资政院(议会)通过决议,政府(军机处)执行,并接受监督。资政院一直强调要军机处负责,军机大臣们也很委屈,抱怨:“无权而负责,谁肯为之?”军机大臣们一再告诉资政院,不要将军机大臣与立宪国家的国务大臣混淆一谈。此时不得不加以改革了。1911年,清廷废除军机处,设责任内阁,军机处退出历史舞台。

        本书整体依照时间顺序展开,穿插军机处人物的生动故事,在长时段军机处历史中融入微观个体人物的命运沉浮,读来引人入胜。“起家词赋皆先泽,报国文章在此身。书生蝇头钻故纸,不输沙场斫贼刀。”《军机处二百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军机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