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种“搬砖弄瓦”的文字游戏和“圆转自如”的声音组合让儿童获得了一种滑稽的语言体验,也获得语言体验之外的一种说不出来的“巧妙”。
歌谣本身的“口头性”和“流动生展性”(朱光潜),让接触它的人们多了很多口头创作的冲动。首先它必须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而且还是作为活生生的面貌出现;其次它应该被喜欢它的人传诵,并且改变,它的生命力才会得到生展;再次它要以不同的面貌出现,而不仅仅是一种集合。童谣图画书作为歌谣的一种载体,对传统的“搜集、写定、印行”形式来说是一种创新。它们的集体出现会让传统童谣的生命力得到更大的生展空间。
童谣图画书的特征有哪些?第一,契合幼儿心理。幼儿能够感知的语言,不是追求“意义”的语言,而是去感知各种滑稽声音和意象的组合,就像一种文字游戏一样,从感官上给小读者带来非同一般的语言体验。第二,简短、有韵律,甚至能歌咏。孩子乐于接受富有乐感和节奏的、甚至能唱出来的语言。第三,有儿童的趣味和想象。有“玩心”在里面,并且能够把“玩心”与现实中的一切连接起来,哪怕是异常夸张的连接。儿童能够借此不同寻常的叙述,让自己与现实、自然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第四,完整的文和图。一首童谣,甚至是滑稽组合的童谣,成为一本图画书必须得有完整的图画和文字叙述。童谣变成图画书,最重要的是文图叙述的整体性。文字和图画叙述都能一气呵成,呈现原童谣所不能呈现的情境。
“有一种纯粹的文字游戏,着重点既不像谐在讥嘲人生世相的缺陷,又不像隐在事物中间的巧妙的凑合,而在文字本身声音的滑稽的排列,似应自成一类。”
这段话是美学家朱光潜在《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里说的,重点阐述了没有特别意义的文字组合在一起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人们又能从其中获得什么,并以北方童谣《老猫老猫》为例进行了论述:
老猫老猫,上树摘桃。一摘两筐,送给老张。老张不要,气得上吊。上吊不死,气得烧纸。烧纸不着,气得摔瓢。摔瓢不破,气得推磨。推磨不转,气得做饭。做饭不熟,气得宰牛。宰牛没血,气得打铁。打铁没风,气得撞钟。撞钟不响,气得老鼠乱嚷。
“这种搬砖弄瓦式的文字游戏是一般歌谣的特色。它们本来也有意义,但是着重点并不在意义而在声音的滑稽凑合。如专论意义,这种叠床架屋的堆砌似太冗沓,但是一般民众爱好它们,正因为其冗沓。他们仿佛觉得这样圆转自如的声音凑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巧妙。”
正是这种“搬砖弄瓦”的文字游戏和“圆转自如”的声音组合让儿童获得了一种滑稽的语言体验,也获得语言体验之外的一种说不出来的“巧妙”。所以,我们大人对待童谣的态度应该有所变化:不要试图让孩子了解语言的具体意思,只是让他们去感觉、去体验就好。
而《老猫老猫》童谣图画书从四字变成了七字,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字数上的变化,而且是声音和韵律的拉长,是让整个故事的发展变得合情合理了。“清晨”“隔壁”“甜又大”“跳得高”等语言的加入,一方面让整个故事更加朗朗上口,一方面也让老猫的情绪一点点地、由内而外地发展升级。
童谣图画书作为一种新的图书形态,尤其是给孩子看的画本,它在艺术形式和语言形式上必然有更高的要求。就拿《老猫老猫》来说,文字叙述里的游戏性、情绪性、滑稽性一方面通过文字叙述可以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也通过视觉语言——活泼而富有张力的图画表现出来。也许口头念出这首童谣还未能完全传达出艺术魅力,那么通过看图画,文字语言和视觉语言就很好地融合起来了,并且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朱光潜对“文字游戏”和“图画”的妙处做了恰到好处的比较,尽管他论述图画的妙处是为了说明文字游戏的。“就学理说,凡是真正能引起美感经验的东西都有若干艺术的价值。巧妙的文字游戏,以及技巧的娴熟的运用,可以引起一种美感,也是不容讳言的。文字声音对于文学,犹如颜色、线形对于造形艺术,同是宝贵的媒介。图画既可用形色的错综排列产生美感(依康德看,这才是‘纯粹美’),诗歌何尝不能用文字声音的错综排列产生美感呢? 在许多伟大作家——如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作品中,文字游戏的成分都很重要,如果把它洗涤净尽,作品的丰富和美妙便不免大为减色了。”
就童谣图画书来看,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颜色、线条等视觉语言对于整本图画,犹如文字声音对于整个故事,同样是宝贵的媒介。它们是同等重要,都可以因为自己的“错综排列”产生纯粹的美感。因为有了两种媒介一起叙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也出来了。
除了《老猫老猫》,经典的童谣图画书还有《夜色下的小屋》《拔萝卜》《月亮月光光》《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有个老婆婆吞了一只苍蝇》《一园青菜成了精》《六十六头牛》等。对于童谣图画书的阅读,我想最重要的是感知。听到活泼有趣、富有节奏感的童谣时,孩子们会愉悦起来。这种愉悦既是一种亲密的亲子关系的体现,也是在孩子心里撒下一粒幸福的种子。
玩的时候,孩子也会把记得的书面语言转化成他自己理解的语言。如果再进一步,你会发现童谣语言和孩子的语言能力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变化。他们甚至会改变语言,将自己的感知、体验、想象和语言融汇在一起,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
当然,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被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的时候。图画书在这个时候就化身为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桥梁。不会书写、没有文字的时候,我们通过“说话”这种声音的形式来表达情意。孩子就需要在这种声音的氛围中成长,并且是饱含父母深情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