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12月01日 星期三

    温跃渊和他的文友们

    吴泰昌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12月01日   08 版)

        温跃渊前阵子从合肥来电,告我他想出版一部有关文坛的人和事的散文集《文坛纪事》,我听了很高兴,祝他成功。当即他请我为这本书写篇序,我愣了一下,难却乡亲、老友、好友的盛情,一口应诺了。

        我和跃渊相识有近半个世纪了。在京或在合肥匆忙相见,次数难数,在省里笔会相伴可记,他待人热情诚实,是位很值得交往的朋友。

        记忆清晰,我俩有两次深处、深交,彼此加深了相互的了解。1978年,打倒“四人帮”以后,早先复刊的《人民文学》易换张光年为主编,当年十月,光年同志决定《人民文学》首次召开全国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影响一时。跃渊时在为《人民文学》写个短篇,被邀请与会,我时在《人民文学》评论组做编辑,抽调出来做会议联络接待和记录等工作,跃渊就是在这个会上初识的。他一口肥东话,身体粗壮,永带微笑,眼中有神。当时不少该请的作家因审查尚未结案,只好作罢。安徽的陈登科尚未“解放”,但他私自跑到北京,我不时能见到他,他很想与会但自知身份尚不便。我告诉他,会议请了温跃渊。他乐着说,小温可以,人好,能写,登科的话顿时拉近了我和跃渊的距离,随后交谈也是多了且随意了些。

        关于这次座谈会,跃渊写了篇纪实散文《拜望茅盾》,特别写到会议的高潮,茅盾同志亲临会议并讲话,接见了与会人员并合影留念。在会议期间,他还认识了张光年、贺敬之、马烽等文学界大家名人,后来分别写了与他们的交往的散文。会议结束时,编辑部曾组织部分还在会上的作家一起去游香山,跃渊轻松开心多了,沿途见他不时与茹志娟、王愿坚等小说名家攀谈。至今我尚保存了这次游览的合影。跃渊站在二排左二,一副憨厚的微笑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第二次深交,不是谋面,是我花了不少时间集中阅读了跃渊较早发表的以《凤凰展翅》为代表的报告文学作品。

        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精心编选了《安徽文学五十年》丛书八卷九册。丛书的总序作者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明方同志。明方同志有次突然给我来电话,他说,泰昌同志,家乡出了套《安徽文学五十年》丛书,今天已经快件寄赠您了,经部常委会研究决定,约请您写篇全面简介这套书的短文,省里和北京两处见报。我感到很突然,忙说,王部长,请家乡的人写比我合适。明方同志说,这是经过认真考虑的,您为家乡辛苦一下吧,我们没有什么提醒,尊重您的意见,盼十天后见报。

        接下这项重任后,就劳碌地开始先阅读、思考了。跃渊的作品发在报告文学卷里,看得出来,报告文学是他文学创作主攻的方向,且收获较大,散文是副产品。在点名排名次上,颇费心了。前辈、长辈处理比较顺利,困难的就是在同辈和晚辈,比如在小说界,我当时同季宇不熟悉,我看了他的作品,感觉质和量均好,决定把他放在小说类作家之首。报告文学界我点了几位,决意还是把跃渊排在之首,在写《且让我细细品读〈安徽文学五十年〉》期间,我几乎没有同家乡文友联系过。多年之后,鲁彦周说这篇短文发表时反响不错,跃渊很高兴,说提高了他写报告文学的自信心,这方面将会有大动作。

        跃渊参与的一些活动,只要是他认为有历史留存意义的,每次都用心笔记,数十年下来,至今保存了数十万字的日记和文献资料,这是他不断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说话、写作要有根有据,光凭记忆、回想难做到全面、无误的。记得1981年冰心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北京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的一位学生在境外出了一本写冰心老师的书,冰心在看了这本书后,给我写了封信,信中说:“我的学生李素写的,书早就送过一本(以后又有许多同学给我寄来)。我们到底多年不见了,其中有许多溢美之辞,更多的失实之处(当时她不好意思问,后来的她就不知道了),所以我觉得前人的传记一定有许多不可靠的地方……”重温冰心老人这封信,联想到文坛上出现的不少“不可靠”的回忆文章,更觉得跃渊较早能自觉地这样用心记、写,真实地记下一段段、一片片的历史原貌,实非易事。

        跃渊是皖籍作家中有实力和潜力的一位,他涉猎的文学样式颇广,从1950年代写短篇小说、诗歌起,后来明显投入到报告文学的写作,也有不少显眼的成绩,散文、随笔是他不曾间断过的得心应手之作。在他这本大作问世之后,还会源源不断地从他的“小煤窑”里掏出一些闪光的“乌金”,但跃渊老弟,我想提醒一下,从“小煤窑”里的碎块儿变成“乌金”,还需要努力地去做艺术的转化啊! 即使“煤块”是文学创作的原料,但也存在着取舍、提炼的问题。作家除了首先做到真实之外,还有重要一点是趣味与识见。要写得读者愿意看,乐于看,特别是写人物的要把人物写活起来。有些事是确实存在过的,“煤块”在那里,人们确实见过,记忆真实留下了,但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责任感的作家,值不值得记、怎样写却值得斟酌。还有这煤的碎块最适合用哪种文字样式来表现,也需要冷静处置。仅说散文,对题材也有自己的特殊需要。写纪实散文,要所写真实;写抒情散文,也要真情实感,绝不是用“下脚料”就可以写散文写好散文了。跃渊平时处事,粗中有细,微笑中不时带点风趣、幽默甚至狡诈,他的文学语言也就文如其人。在已写的众多大大小小的作家、省里省外的作家,多有光彩之篇,尤其以写陈登科、鲁彦周的分别几篇,可谓生花的妙笔。

        相信知名作家温跃渊对珍藏了多年的自家这个“小煤窑”,使之变成一些闪光的“乌金”自有法术,会给他的朋友和读者带来更多的高兴。

        《文坛纪事》,温跃渊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8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