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12月01日 星期三

    读诗的联想

    谷羽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12月01日   19 版)

        格奥尔吉·伊万诺夫

        伊琳娜·奥陀耶夫采娃

        有时候,读一首诗,无意间会想起另一首诗。这首诗和联想到的那首诗,可能在构思、意境、意象、词语、音韵方面有某些相似或暗合之处,因此,我常常觉得惊奇。举一个例子,诗歌爱好者,大都知道诗人陆游(1125―1210)的绝句《梅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南宋的陆游写这首诗,借鉴了三百多年前唐朝诗人柳宗元(773―819)的诗句: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渴望“化作身千亿”,是为了“散向峰头望故乡”,以消除思乡之苦;而陆游期盼“化身千亿”,则是为了欣赏遍满四山中的梅花,体现了诗人的豪放之情。词语“化身千亿”把两首诗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意识到这两首诗用词有借鉴或传承的关系,但从抒情角度分析,一喜一忧,存在显著的不同。

        术语“化身”出自佛经,佛祖善于“化身”普度众生。《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也是“化身”。除了七十二变,孙悟空还可以拔下一撮毫毛,吹一口气儿,立刻变成无数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数目虽不到千亿,也可成百上千。孙悟空的这种“化身”的本领,同样源自佛教长老菩提祖师半夜三更的传授与点拨。

        俄罗斯侨民诗人格奥尔吉·伊万诺夫(1894―1958)多年侨居法国,有侨民诗坛“第一提琴手”之美誉。他的妻子伊琳娜·奥陀耶夫采娃(1895—1990)也是诗人,两人堪称一对诗坛伉俪。奥陀耶夫采娃的回忆录《涅瓦河畔》《塞纳河畔》在俄罗斯文坛享有盛名。1986年诗人从法国返回俄罗斯,一度引起轰动,人们把她称为“白银时代的最后一抹微笑”。

        1932年,在离开俄罗斯十年之后,格·伊万诺夫给妻子写了一首诗,题为《给伊·奥》,我翻译为汉语如下:

        在没有空气没有灵魂冰冷的太空,

        化身为百万颗无比渺小的尘埃,

        那里没有太阳星辰没有树木飞鸟,

        从逝去的世界我影子一般归来。

        再一次置身于气氛浪漫的夏园,

        彼得堡的五月蓝天映照滚滚雪浪,

        悄无声息地走过空旷的林荫道,

        我要紧紧拥抱你高贵优雅的肩膀。

        这首诗的前面四行,描绘“逝去的世界”:那里没有空气、没有灵魂、没有太阳、没有星辰、没有树木、没有飞鸟,是个冰冷的虚幻空间。离开了祖国俄罗斯,离开了圣彼得堡,仿佛丧失了一切,因此,诗人渴望“化身为百万颗无比渺小的尘埃”,像影子一样飞回故土。后面四行抒发诗人的热切期盼,期盼回归彼得堡五月的“夏园”。夏园是靠近冬宫和宫廷广场的著名花园,是皇家园林。那里树木葱茏,有很多大理石雕像,是彼得堡市民最喜欢散步的地方。夏园,也是两位诗人当年谈情说爱的所在。因此,抒情主人公渴望像年轻时一样,有伊琳娜·奥陀耶夫采娃陪伴在身旁,他要“紧紧拥抱”妻子“高贵优雅的肩膀”,庆祝夫妇两人双双返回故乡。然而,这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

        阅读这首诗,读到“化身为百万颗无比渺小的尘埃”这一行,刹那间眼前一亮,头脑中忽然冒出了“化身千亿”几个字。两个民族时隔千年的两位诗人,诗的思维,诗的审美,居然相互碰撞,电光雷火一般,给我留下了难忘的鲜明记忆。

        如果说联结上面三首诗的是关键词语“化身千亿”,那么,接下来介绍的另外两首诗,同样分属于两个民族,时隔千年。而两首诗的灵感与构思,居然有相通之处。两首诗都写到月亮,两位诗人在想象之中,仿佛都插翅飞翔,腾云驾雾,飞上了月亮,反过头来,回望曾经置身的土地。只有出类拔萃的诗人,才会产生非同凡响的奇思妙想。

        抒情诗《毫无睡意……》,依然出自俄罗斯侨民诗人格奥尔吉·伊万诺夫的笔下。全诗四节十六行,我将其译为汉语如下:

        毫无睡意。点燃蜡烛?

        可火柴不在身旁。

        世界沉默。我也沉默,

        望着溶溶的月光。

        我想:多少双眼睛

        在这静静的晚上,

        这安谧莹澈的时刻,

        凝神仰望着月亮?

        或许飘浮在我们头顶,

        用银辉涂抹门窗,

        俯视人间这么多眼睛,

        月亮也觉得惆怅?

        进一百年,退一百年,世界仍保持原样——狗在狂吠。而梦想家一直在凭窗凝望。

        中国传统诗话说,写诗有眼中景、心中景、笔下景。用现代诗歌理论术语,对应的就是自然空间、想象空间、艺术空间。在伊万诺夫这首诗当中,夜空的月亮,是眼中景,属于自然空间。把月亮拟人化,让它俯视人间,则是心中景,属于想象空间。诗人突发奇想,仿佛他飞到了月亮上,跟月亮一起,俯视人间数不清的仰望月亮的眼睛。这突如其来的一笔,出神入化,超乎寻常,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品位和档次,使其从名篇杰作进入到艺术精品的行列。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以前,我国唐朝诗人李贺(790―816)在古体诗《梦天》当中就写出了令人叫绝的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请看《梦天》原作: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首诗并非律诗,而是古体诗,押韵也跟律诗不同。前四行,诗人在超拔洒脱的想象中,飞到了月宫,亲眼目睹了玉兔和蟾蜍,还在桂花树下见到了嫦娥。后四行,诗人则回眸遥望神州,因距离遥远,景色迷蒙,九州恰似“九点烟”。再看原本浩瀚无垠的海洋,如今也只不过像渺小的一杯水。诗人超凡脱俗的想象能力,直追天纵之才谪仙人李白。

        20世纪的侨民诗人伊万诺夫写过一本散文集,书名为《中国的影子》。他也写过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几首诗,说明他向往中国和中国文化。这或许受到了同属阿克梅派诗人的古米廖夫、阿赫玛托娃的影响,但是没有任何资料说明伊万诺夫读过李贺的诗歌作品。

        伊万诺夫在《毫无睡意……》这首诗中的艺术构思,跟李贺《梦天》的构思相同或接近,纯属一种巧合。而这种巧合并非孤立存在,类似的例证,或许还有,正等待各位读者在细心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而发现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