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前的上海滩,有一位革命少年惊动了鲁迅的一批学生,而鲁迅的这批学生中,有人受这位少年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他们又与这位少年一起英勇牺牲了。这些年轻人的牺牲,让鲁迅无比悲愤和痛心,他因此写下了著名的悼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位革命少年就是《不能忘却的少年——欧阳立安的故事》的主人公——欧阳立安。
何建明著《不能忘却的少年——欧阳立安的故事》是一部记述少年英雄的文学作品。与市面上传播的大部分同类作品不同,小英雄欧阳立安的故事并不像小兵张嘎、放牛郎王二小等故事那样被人们所熟知。从小,我便在荧屏上观看过机智勇敢的“嘎子哥”、有胆有谋的王二小、不畏强敌的刘胡兰等小英雄的故事,可对于欧阳立安的描写传播却是寥寥无几。不同于各个专业演员演绎出来的生动形象的民族小英雄的故事,何建明只需用文字,用他所擅长的、独特的报告文学的写作手法,使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便将我带入了那个年代,描绘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英雄形象,直观地为我们展现了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和不屈的民族意志。
该书采用倒叙和插叙结合的写作方式叙述了欧阳立安不平凡的一生。通过革命前辈们与欧阳立安的对话,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欧阳立安是一个聪慧、坚定、热情的少年。从序章开始,通过对欧阳立安牺牲时的场面描写,就展现了他在革命者中不凡的地位和影响力。每一个章节的开头部分都节选了本章中最精彩的句子,将欧阳立安的革命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在阅读本章之前就感受到章节内容的中心思想和主人公坚定的革命信念。在叙述欧阳立安故事的过程中,作者还穿插了柔石所写的文章,柔石的文章展现了一个更加鲜活的欧阳立安以及更加饱满的中国革命者的形象。让我了解到那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成长为革命者的思想转变过程,同时也展现了17岁的聪明勇敢的少年——欧阳立安对众多革命者的影响。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欧阳立安走上革命道路绝对离不开其父母的言传身教。欧阳立安的父母都是地下革命工作者,欧阳立安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父亲送信、送进步报刊给地下组织和有关机关的同志,每一次都按时又平安地送达,受到了父母和同志们的称赞,在那时,他每天听到的最多的词就是“革命”“共产主义”……一朵“社会主义之花”的种子从这时便开始悄悄在他心中生根。作为当时少有的16岁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志,欧阳立安有勇有谋,多次出任务时遇到危险都巧妙地化解了。他曾化妆成卖香烟的小贩,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传递进步报刊;还曾将机密信件藏在装满剩饭烂菜的泔水车里,在敌人的注视下瞒天过海。正是这些险象环生的经历,使他获得了锻炼和成长。
“砰”的一声枪响,这个小英雄在1931年的冬天永远地倒下了。与他一同就义的还有23位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他们中有欧阳立安的革命引路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何孟雄,革命青年领袖李求实,以及左联作家胡也频、柔石、殷夫等。他们都将欧阳立安当作自己的小弟弟一样疼爱,他们是共产主义道路上的兄弟,就像古人义结金兰时所说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一般,在敌人将革命者们押赴刑场的时候,欧阳立安一个箭步便翻到囚车上,挤到了他一直称呼为伯伯的何孟雄跟前,双眼坚定地看着他,说:“我不怕,怕就不出来参加革命了!”
“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读欧阳立安的故事,不禁让我想到了梁启超。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多方奔走,虽最终失败,但他心中救国救民的信念却从未动摇。梁启超将“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还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饮冰室”,为的便是时时激励自己,不要忘记人民,要永远怀有为国为民的热情。欧阳立安也同梁启超一样,拥有永远不会被打倒的奋斗精神和永远不会被浇灭的革命热情,他从懂事起便将自己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不论革命道路多么艰辛、敌人多么强大与残暴,他都始终坚定不移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古人云:时势造就英雄。在那个处在白色恐怖高压下的革命年代,涌现出了许多像欧阳立安这样的少年英雄。思及当下,孩子们都是生在国旗下、长在和平里的,安定幸福的生活反而让有的孩子变得养尊处优、安于享乐、不思进取。然而,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是需要年轻一代来造就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是一种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的精神追求,前进的道路必将是曲折的,只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挫折的心才是推动前进的“永动机”。读《不能忘却的少年——欧阳立安的故事》,可以让当代青少年在欧阳立安的故事中寻找到奋斗的能量,从而激励其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内涵。
正如该书封面图所示:少年正向着太阳奔跑,追逐的是光明、是理想,同时也是永不放弃的革命精神和充满希望的革命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