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时代脉络中的心理治疗史

    陈洁宇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11月24日   16 版)

        《谈话疗法——东西方心理治疗的历史》,[美]彼得·班克特著,李宏昀、沈梦蝶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128.00元

        编史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要探究事情的前因后果,且要对过往时代的政治社会状态和思想潮流有深刻的认识。“要不懂他的前因,便不能懂得他的真意义。要不懂他的后果,便不能明白他在历史上的位置。”

        所以,当我开始读这本《谈话疗法——东西方心理治疗的历史》,便被它所震撼和吸引。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被置于一个个历史时代背景中娓娓道来,既是疗法的发展史,更是思想和科学的演进史。心理治疗史上的关键人物们,当被置于时代背景中时,形象变得更加鲜活,他们的理论主张也自然全面深刻地呈现了出来。结合鲜活的时代背景,述及的理论主张变得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完全不是知识堆砌的浮萍,而是扎根历史长河的开拓者们的探索足迹。

        值得肯定的是,本书并不只叙述了西方的心理治疗史,还阐述了东方的心理治疗史,包括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禅宗、冥想的理念,以及当代森田疗法、内观疗法、正念疗法等。这可能是因为作者曾有过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访学经历,所以对东方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现在提到心理学,往往想到的就是西方心理学的体系,事实上,东方哲学和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也有很强的底蕴和生命力。很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也在尝试发展符合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心理疗法,如杨文圣的《两仪心理疗法》。本书梳理的东方心理治疗史脉络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参考。我们也期待兼具东方文化思想和西方心理知识体系的后来者,循着前人的足迹,继续探索开拓疗法的边界。

        本书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作者对各位心理学家的主要理论观点把握非常准确,用最精准的语言阐释清楚了他们的理论主张。故事、轶事、案例穿插其间,读起来非常有意思。很多轶事我都是第一次听说。心理学家之间的互动、观点碰撞、学术分歧和融合、传承,有些讲述让我觉得耳目一新。通过讲述这些轶事,心理学家们作为人而存在,有他们的理想和追求。通过案例的介绍,也让人体悟到,这些心理疗法是为人而存在的。脱离了人的心理疗法是过于理论而缺乏生命力的。心理疗法是为了让每个时代的人们都生活得更美好而不断发展的。对于第一次接触心理学的人群,通过本书,他们可以全面地了解心理学家及其流派的观点。而对于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人群,本书也能让人更深刻理解理论背后的内涵。其中部分章节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心理治疗的思考之深,给人很大启发,比如第十八章“走近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和第十九章“谈话疗法的形而上学”,从哲学的角度给出了对心理治疗发展的解读,令人震撼和深思。

        还有一点打动我的是作者对于精神内核的把握。例如在第六章写“精神分析原则的引入”时,作者引用了“普罗米修斯”的比喻。在第二部分的开头,作者引用了《关于一棵横在路上的树》和《我自己的歌》两首诗歌作品。看起来与谈话疗法毫不相干,但是这些征引与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全书中这样的类比、暗喻凸显了时代的气质,也彰显了心理学开拓者们的理念和追求,波澜壮阔的心理治疗历史跃然纸上。

        历史上,心理学家一直在探索和追寻“人类情感与幸福需求的本质”。时代在继续,我们在途中。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