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级财务管理学》教材第一版的出版已经过去近二十年,当年酝酿写作的场景还鲜活生动,仿佛就在昨天。
时针拨回1985年,我从人大会计系本科毕业,师从著名财务管理学家王庆成教授开始深入学习和研究财务管理,开启了我与财务管理的不解之缘。1985年底,王教授在一次指导中提出,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是人类知识的共同财富,值得学习和借鉴,但研究的精髓在于创新。这一朴素辩证的研究思想深深触动了我,并成为我后来从事研究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985-1992年,我一直埋头于学习、研读西方财务理论,整理了数十本笔记,发表了多篇论文介绍西方财务理论成果,财务理论的知识储备逐渐丰富,思考也更加深入。1993年以后,我逐渐认识到中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萌发了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和治理体系的自身属性,建立有中国特色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想法。1995年,我师从会计学泰斗阎达五教授攻读博士学位,阎老对这一研究设想给予了肯定和支持。1998年我以论文《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对我国财务理论的研究做出了一点边际贡献。随后不久,我接到人大出版社的邀约——完成一部“高级财务管理学”的教材编写。
在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一门“高级财务管理学”在当时基本上是财务管理学界的共同观点,但是,对于如何定义“高级”、高级财务管理和一般财务管理的边界如何清晰地划分,大家看法并不一致,所以“高级财务管理学”应包括的内容也莫衷一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放慢了教材的写作节奏,开始进行大范围的调研。随后不久,在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的资助下,我赴英国卡迪夫大学做访问研究,利用这一机会,我阅读了很多外文相关书籍,却没有找到高级财务管理方面的教科书,相关的内容基本都是专题或论文汇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营商环境更加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涌现出许多新现象、新问题、新思路,这更坚定了我坚持“环境起点论”的财务管理研究体系。基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积累,我大胆创新,提出了全新的高级财务管理框架体系,即通过财务管理假设将高级财务管理同初、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区分,凡是符合财务管理假设的内容,都放入初、中级财务管理中,凡是对财务管理假设有突破的内容都归入高级财务管理中。
自2003年第一版出版以来,由我担任主编,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刘亭立教授等担任副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学》得到各高校同行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本教材不仅弥补了财经类专业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教材缺口,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也得到高度认可。经过18年的教学实践,历经四版修订,累计印数达43万册,本教材已经成为众多高校财经类专业师生的必读教材,先后入选“十一五”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荣幸地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写出一部对学生有益、对学科有贡献、对社会有价值的教材是每个教师的职业追求,回望来时路,我想我可能是做对了三件事情。
第一,兼容并蓄,系统构建高级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我始终认为编写教材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理论、敬畏实践、敬畏读者。《高级财务管理学》编写之初就秉持“继承与创新并重,彰显中国经济特色”的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我们兼容并蓄,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提出“高级财务管理讲授的,都是突破财务管理假设的内容”这一观点,并从财务管理假设入手,首次构建了清晰的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打破了以西方为主导的财务管理教材编写格局。
第二,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高级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财务理论的发展与经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高级财务管理学》在编写过程中摒弃了简单机械式的理论讲解,基于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的背景,动态吸收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创新成果,构建了一套理论厚实、兼有开放度的专业知识体系。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我国的制度创新和政策优化,如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融合国内前沿的创新成果进行理论阐释,辅以案例解析,从而构建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逻辑架构,形成了充分体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脉动的高级财务管理内容体系。
第三,润物无声,积极探索高级财务管理的育人体系。优秀的教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影响学生的专业素养。《高级财务管理学》基于中国财务管理实践进行了理论梳理和案例解析,生动诠释了“基于中国情境构建中国理论”的理论自信。如果把高级财务管理理论比喻为珍珠,那么本教材就是通过案例串起了一粒粒的珍珠,形成了完整的项链。教材每章的章首都通过真实的案例,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引出学习主题,明确学习目标;章内通过点式案例对具体理论进行解析;章尾则通过“案例研究与分析”对本章核心内容进行综合讲解;在此基础上,每章还提供了“讨论案例”以方便师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回顾和复习。
《高级财务管理学》首版以来已18年,正如一个新生命已从懵懵懂懂变得青春洋溢,它的一路成长离不开全国43万余读者的厚爱和支持。我们经常会收到热心读者的反馈,他们的宝贵意见,我们都以最大的诚意接纳和吸收,使得每次修订都宛如化茧成蝶。同时,我还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他们是教材的“严师益友”,特别是本书的责任编辑陈永凤女士,正是她开放的思维、细致耐心的工作才使得本书以更高的可读性呈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