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
有历史学家说,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这话值得玩味。个人自传、回忆录或口述历史,不仅可作为历史证词,补充档案史料文献的不足,增加历史纹路和细节质感;还可展开历史的公共面向和个人维度,让历史包含心理及人性信息,在公共历史与个人立场之间,呈现更加深厚繁茂的人文与社会科学蕴涵。只不过,这一理想虽好,落实却大不易。在传统中国,树碑立传,向为皇家史馆特权,一切历史荣耀,都要由帝王恩赐。年深月久,滋育出种种奇特文化心理:有人认为,个人故事不是历史,不值得一说;有人谨小慎微,担心祸从口出;有人一生例行公事,重复雷同,只有干燥概念;有人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没有故事可言;更有人记忆模糊,或习惯性健忘,或习得性健忘。个人记忆,遂成无法回顾更无法讲述的糊涂账;公共历史,亦因此月迷津渡,雾失楼台。
王道成先生的《转型年代》,尝试个人历史书写,因为稀有,所以弥足珍贵。作者历任安徽省岳西县县委书记、安庆市副市长、安徽省国土厅副厅长,曾大刀阔斧披荆斩棘风光无限,也曾被免职降级灰头土脸独自疗伤。在退休十几年后,回首生平,书写往事,说明他自信:人生中有精彩故事,对故事有清晰记忆,能把记忆撰写成故事文本。而要公开出版自己的故事,不仅需要精神活力,更要有道德勇气。将自己往事公开,意味着,让自己的人生袒露在阳光下、公众前,接受广大读者的审视和挑剔。这份道德勇气,源于作者个性,能独立思考,勇于践行,敢为天下先;其个性源自大我理想,关心国事,关爱民生,关注改革大业。
中国改革开放,是政治变革也是经济改制,是社会变迁也是文明转型。40年来,成就惊人,无疑是中国历史暨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这一历史进程,每一曲折与跌宕,每一空间及瞬间,都值得记忆和书写。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一面是春雷炸响,热情澎湃,惊涛裂岸;一面是乍暖还寒,心有余悸,大浪淘沙。大国家中小社会,大传统下小传统,大气象下小气候,大趋势下小算盘,全国各地的改革开放,格局复杂,进程参差,同一改革主题,必然有诸多不同版本。浩瀚江河不弃溪流,每个版本的故事,都值得聆听,也都值得收藏和研究。
作为转型年代的参与者和见证人,道成先生的故事,记录个体人生峥嵘岁月,表现改革开放时代的壮阔波澜,意义不言而喻。当然,其文献性强于文学性,历史价值大于审美价值。2012年,作者应邀到国家林业局做专题演讲,本书以此作为序幕,固是彰显人生高光时刻,却也是草蛇灰线,伏流千里,是布局谋篇之需。1984年,作者在岳西县委书记任上,哀民生之多艰,长太息以掩涕,毅然筚路蓝缕,发起林业改革,是对当年“允许改革犯错,但不允许不改革”国策的积极回应,也是基于亲民、爱民、为民的从政理念:亲民者为民所亲,爱民者为民所爱,为民者为民所念。下体民心而上达天听,本该功德圆满,不料风云聚散,结局出人意料。当事人积郁成心病,27年后,得官方定评,才得痊愈。
个人写史,说什么,如何说,都出自个人选择,其中政策思考、道德品评和历史经验,都会有鲜明的个人印记。主人公自知自省,自我回护,乃至自信自誉,那是人之常情。即使三观正确,恐也难免个人立场局限,和情感偏见。转型年代,改革与保守阵线分明,立场之分,利益之争,是非对错不易简论。书中臧否褒贬,表现作者真性情,信是出自真体验。评断是否真确? 不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本书是官人说官事,却非官样文章。官场人生传奇,胜于无稽虚构。书中闲笔,也让人心动:如作者少年时,假期回乡劳动,歇息时仰卧田埂,遥望天空,触发翩翩浮想;又如,作者面临辍学危机,二哥没多话,卖五担菜籽换学费,令人感慨唏嘘。
道成先生是我同乡前辈,且是我同系学长,读其文而识其人,其人坦荡而率真,赤子衷肠滋养书生意气,勇士肝胆源自儒家情怀,宦海浮沉竟不改初心,特立独行而俯仰无愧。如此人生及其历史书写,当然值得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