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龙
四川大学新近发布《2021中国大学生财经素养状况蓝皮书》(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对中国大学生财经素养的整体现状和关键特征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杨世伟指出,《2021中国大学生财经素养状况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是中国首部揭示大学生财经素养全貌的蓝皮书,对我国提高国民的财经素养意识、全面推进财经素养教育有重要意义。
当今,互联网金融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网络借贷为人们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但“校园网贷”“超前消费”等乱象,表明大学生财经素养亟需提升。如何构建大学生正确的财经观念,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据中国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课题组首席专家、《蓝皮书》主编徐玖平教授介绍,大量有关金融陷阱的新闻报道,让公众认识到普及财经素养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自2013年组建专题研究团队,随着对财经素养研究活动的推进,对大学生财经素养状况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他们决定以蓝皮书的形式,发布我国大学生财经素养的全貌。
《蓝皮书》依据规范的量表开发程序,将财经素养分解为5个领域、23个变量,从大学生财经意识、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等维度进行了系统调研,综合运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得到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发现:金融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度达到100%,有45.7%的受访大学生持有三种及以上的金融产品,持有最多的金融产品类型分别是储蓄账户、信用卡(或花呗)和基金。从财经技能来看,64.9%的受访大学生参与自己家庭的金钱决策。当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时,一般通过节流、开源、变卖、借款和贷款等五种方式处理困局,但是,尚有2.8%的大学生面对财务困境却不知所措。48.1%的受访大学生预算的自我效能高。55.2%的受访大学生不太具备长期金钱计划能力。从财经行为来看,受访大学生64.3%认为自己的财经行为具有较高的合理性,40.6%感受到较强的限制性,12.5%感受到过重的个人负债。
《蓝皮书》倡议,新时代大学生要行动起来,树立不为物质所困、不为财富所累的正确金钱观,通过课程“教中学”、课题“研中学”、实践“干中学”等方式多途径学习财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思长远、勤预算、常克己、御风险”的财经能力,努力践行“谨遵法律、严守道德、取财有道、用之有度”的财经行为,争做财德明、财思健、财商高的高素质时代新人。徐玖平在发布会上提出,“财经素养教育是需要小学、中学、大学持续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的一项系统工程。希望通过发布蓝皮书、发出倡议书,共享社会各界,为更大范围、更高质量地搞好财经素养教育,尽绵薄之力、献务实之计。”
据悉,四川大学率先开展财经素养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以马克思主义财经观和全人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明财德、启财思、育财商”为培养目标,基于对大学生财经素养状况的多年持续调查与分析,探明财经素质提升规律与通识课程知识逻辑的内在关系,融合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丰富了通识教育的内涵;把握学生财经素养提升是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逻辑起点,将实验教学内容转化为遵循素质提升规律的逻辑知识体系,构建通识教育的实验教学,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对象。教学研究指导教学实践,通过开设财经素养试验教学课程,形成了“以实验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财经素养通识教育实验教学体系,进而向全校本科生开授财经素养通识课程。
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朱曦教授认为,川大《蓝皮书》是大学生财经素养通识教育研究的原点和重要内容,为深入探讨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研究范式与评价方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思路与理论支持,对我国高校开展财经素养通识教育具有极强的启发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永贵教授认为,川大《蓝皮书》是开设财经素养通识课程的重要基础。大学生财经素养通识课程开创了财经素养通识教育的典型范式,将知识性和价值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主导性和主体性有机统一,深度契合“新文科”的新要求、新指向、新特点,在落实新文科建设“培育时代新人”根本任务上有重大突破,将对推动我国高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财政部会计名家、厦门大学教授刘峰表示,川大《蓝皮书》为中国大学生财经知识方面的教材编写和课堂组织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是财经素养通识教育实验教学体系的科学依据之一,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强化了文科育人的功能,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文科教学方法,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范式的重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