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一根藤”与“饺饼筒”

    罗安宪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10月20日   11 版)

        《和合物语》,胡建新著,团结出版社2021年10月第一版,46.00元

        作者通过白描的笔法,把复杂的工艺、细致的过程都能写得清清楚楚。

        “物语”是一种日语文学体裁,其意是故事、传说、杂谈。胡建新先生的《和合物语》记述的是天台的历史、故事、传说及风土人情。

        天台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这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天台为人传诵的人物还有寒山、拾得,也被人称作“和合二仙”。“和合二仙”更多是以年画的形式出现的,画面中两个胖乎乎的少年,一个顶着硕大的荷花,一个捧着一只半开的盒子,荷、盒意味着和合美满。天台山还是道教内丹学派南宗的发源地,北宋时期著名高道张伯端,长期在天台桐柏宫修炼,并在此完成了重要的道教著作《悟真篇》,由此,天台山桐柏宫成为中国道教南宗的祖庭。与天台有深入交往的著名诗人有李白、孟浩然,他们都在这里留下了美丽的诗篇。然而,天台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里的风土人情。作者写得最多的也是天台的风土人情。

        天台最有名的工艺可能就是“一根藤”。据作者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天台人就擅长将树木应用到生活中,学会了简单的木作工艺。至明朝,“一根藤”制作技艺已经十分完美,常用的吉祥图案就有上百种。“一根藤”在发展过程中,形状上吸取了天台山上“藤”的勃勃生机蔓延,文化内涵上吸取了天台地域佛教的生命轮回、法华三昧,道家的天人合一,最终通过美轮美奂的工艺表现出来。

        风土人情离不开饮食,作者对天台风味小吃有仔细的描写。诸如:饺饼筒、和气汤、吃粽、糊辣沸、五味粥、扁食、面干酒。我是北方人,虽然到过天台多次,这些小吃也曾品尝过一二,但大多都不曾享用,而作者的细致描绘,真使人有垂涎之感。

        作者胡建新是天台本地人,曾经离开过天台,去武汉等地学习、工作,后又回到天台,定居在天台,他对故乡有深沉的感情,这些文字里,无处不满含着对于故乡人民深深的爱意。他通过白描的笔法,把复杂的工艺、细致的过程都能写得清清楚楚。如他写到“一根藤”:“一根藤用到夹角榫、半夹角榫、方夹角榫、平肩榫、中出飞切榫、钝角榫、锐角榫、钝角猪脚钳、锐角猪脚钳、夹角暗爪、弯料双夹角、燕尾榫、十字交叉榫、二条交叉榫、夹角半直榫、圆攒边打槽、楔钉榫、催销节榫等20多种,堪称集中国榫卯之大全。”再如他写到饺饼筒:“鏊上要刷的油量多少要适量,火候恰到好处,稀米浆方不会溜,也不会黏在鏊上起不来。用稀米浆做成的皮最大的特点是酥软、可口,这是用面粉做成的皮所无法比的,只要吃过的人都知道其区别在哪里……”我真的不曾享用过饺饼筒,我也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贪食的人,但这样的描述,又有谁能够抵抗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