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荣
我们都知道英国是最早确立public health体系的国家,而该体系的确立又与19世纪英国连续爆发霍乱相关。霍乱对时人造成的影响可以从英国国家档案馆的一份史料中窥得一斑:一位名叫亨利·西贝斯(Henry Sibbeth)的39岁水手,来自英格兰北部的盖茨黑德(Gateshead),1832年死于霍乱。外科医生西蒙·布伦(Simon Bullen)记载了西贝斯的情况:“他从船上下来,拜访了一些朋友,可能饮酒过量,但他健康状况良好。1月12日凌晨2点,他突然上吐下泻、全身冰冷。外科医生早上9点钟出诊去看他,他眼睛凹陷、面容扭曲、呈蓝青色。脉搏微弱(计数为70次),舌头僵硬、四肢抽筋、上腹部疼痛。他于中午12点死亡。这是霍乱的明显病例,具备了这种疾病的所有症状。”西贝斯在10个小时内死亡,事先没有任何症状,也就是说从发病到死亡仅仅10个小时,可以想见霍乱对时人造成的威胁、带来的恐惧。霍乱在英国连续爆发,1831—1832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约55,000人因此死亡,1848—1849年上述两地52,000人死亡,1853年—1854年仅在伦敦就有10,000人死亡,1866年主要在伦敦东区有5,000人死亡。这对当时英国的经济、社会造成严重打击,并直接推动public health体系的建立。
新冠疫情以来,世界各国皆关注、反思自己国家的public health体系,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关注此领域的研究。笔者在研究中注意到,中文的“公共卫生”译自英文的“public health”,但众所周知,“health”是“健康”之意,那为何“public health”译为“公共卫生”而非“公共健康”? 追溯中英文中“卫生”和“公共卫生”的词源、定义可知,英文中“卫生(的)”一词是“hygiene”(名词)和“sanitary”(形容词)。“hygiene”在《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的释义是“涉及到维持健康的知识或实践部分;保持或促进健康的一系列原则或规则”;这个词源自希腊神话中女神海吉雅(Hygeia)——司卫生和清洁。“sanitary”在《牛津英语词典》的释义是“关于影响健康的条件,尤其是关于清洁和预防感染及其他有害影响的预防措施;与卫生设施有关;也指条件或环境——免受有害影响”。
中文“卫生”一词在《汉语大辞典》的引证解释之一为“养生;保护生命”。如《庄子·庚桑楚》:“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晋郭象注:“防卫其生,令合道也。”晋陶潜《影答形》诗:“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清唐甄《潜书·五形》:“贵人之处,卫生常谨。古谚曰:‘家累千金者,坐不垂堂。’恐其伤肢体也。”“卫生”一词的含义从保护生命延伸至保护生命的举措,这一点在清末学者笔端已有体现。因此在《汉语大词典》中“卫生”的引证解释之二是“能防止疾病,有益于健康”。如康有为在《请禁妇女裹足折》中写道:“以家之慈恩论,则伤父母之仁爱;以人之卫生论,则折骨无用之致疾。”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也有“穿不干净的衣服,不卫生!”这样的用语。“卫生”的引证解释之三为“合乎卫生的环境和措施”。如胡适在《归国杂感》中写道:“人力那样不值钱,所以卫生也不讲究,医药也不讲究。”巴金在《新生·一个人格底成长》中写道:“她说,在工厂里待遇是怎样地坏,工作是怎样地繁重,设备是怎样地不合卫生。”柳青的《铜墙铁壁》第九章也有“原来,陕北地主的住宅讲卫生”这样的语句。这些用法与英文中“卫生”的含义吻合,与“健康”的含义则不一致。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public health”为“通过社会有组织的努力,预防疾病、延长生命和促进健康的艺术和科学”;《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是“整个人口的健康,主要由国家监测、监管和促进(通过提供卫生设施、疫苗接种等)。又指处理此问题的医学分支(包括卫生学、流行病学、传染病预防等)”。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宣称:“public health的总体愿景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促进更大的健康和福祉,同时加强综合public health服务并减少不平等。为了实现这一愿景,publichealth的方法涉及与其他部门合作解决更广泛的健康决定因素,并与健康专业人员合作:初级健康保健专业人员可以在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公共卫生”出现在中文语境中约在20世纪初。1908年《绍兴医药学报》第2期第11—12页,陈仪臣《公共卫生之大意》一文写道:“所谓卫生者,衣、食、居三项,是公共所注意。”前两者论及个人的穿衣、饮食,概指养生、保持身体健康,而居住环境及条件已经涉及今天意义上的公共卫生。该文还写道:“若夫居,关境遇也。当贵之家高旷者多。贫贱之家湫隘者多。高旷多氧气,故当贵家少疫染。湫隘生炭气,故贫贱家有疫染。天之所限。抑亦有数焉。然鄙人则谓高旷者无论矣。湫隘者虽不畅阳,清气少吸,但使室以内整理洁净。室以外粪秽涤除,以人力之有余,补天限之不足。或者能免疫染,未可知也。鄙人敢质之诸君以为如何。”之后在1909年2月15日《新闻报》登载的《咨报公共卫生事宜》一文中写道:“鄂督前准民政部咨查公共卫生事宜,当即转饬巡警道遵照查复,兹据详称武汉卫生事宜惟清道尚有效,余其他各事均因财力不足延未举办,至各州县警察不过规模,粗具于公共卫生毫无成绩可言云云,已由筱帅咨报民政部查照。”又有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第392卷《实业考 十五》记载了1910年南洋劝业会筹备诸事宜,文中写道:“防疫则分设临时病院,另派专员办公共卫生,仍多购中西药品,随时施济。”这里皆指环境卫生,与英文中“卫生”含义相符。
如前述,霍乱的流行促进了英国public health体系的建立。19世纪,英国由于工业革命,人口激增。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传染病的传播加剧,因为贫穷的工人所居住的城市新建定居点密集、肮脏,既没有干净的饮用水,也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糟糕的卫生条件导致疾病蔓延,霍乱造成死亡率惊人地上升,城市成为“死亡的陷阱”。时人并不清楚霍乱传播的真正原因,人们认为污水及排泄物导致的臭气使人生病,即所谓的“瘴气论”。如1848—1849年霍乱流行期间,政府警告“所有类型的房屋居住的所有人,他们的首要安全手段是清除粪便堆,以及各种固体和液体的污物”。因此无论public health的先驱者詹姆士·凯-沙特尔沃思医生(James Kay-Shuttleworth,1804—1877)1832年发表的经典的《曼彻斯特棉纺织业中工人阶级的道德和身体状况》报告,还是“public health之父”埃德温·查德威克(Edwin Chad⁃wick,1800—1890)1842年发表的《不列颠劳动人口卫生状况报告》都在关注城市环境的整顿。如凯-沙特尔沃思的报告使人们了解到public health不需要神秘的艺术,相反,是要确保城镇的街道打扫干净、饮用水清洁以及排水系统完善,确保废水被排出城市。同样,查德威克的报告也认为污秽肮脏的环境,包括污水、臭气、排泄物、垃圾等是造成疾病蔓延的主因。1848年英国再次受到霍乱的侵袭,议会通过The Public Health Act(11& 12Vic., c.63,An Act for Pro⁃moting the Public Health,1848),“成为世界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公权力介入公卫事务的法源”。之后The Public Health Act不断修改、重申,有了1872年版、1875年版、1891年版(主要涉及伦敦)。随着立法的推行,英国的public health体系也不断完善,并成为其他国家效法的模板。由之可见,早期的public health先行者关注的是居住环境、清洁的饮用水以及污水处理。这一切虽然是为了健康的目的,但都与环境、卫生条件相关,因此“public health”在译为中文时被翻译成“公共卫生”。
但当下,笔者认为“public health”应还原为英文的原意,译为“公共健康”。因为在英文中,既有The Pub⁃lic Health Act,但也有The Sanitary Act(29&30Vic., c.90,An Act to Amend the Law Relating to the Public Health,1866)。如果把“The Public Health Act”译成“《公共卫生法》”,那么“The Sanitary Act”该如何翻译? 同理,自1851—1852年开始,欧洲国家召开了一系列International Sanitary Conference,我们通常也将之译为“国际卫生大会”,那又如何与WHO成立之后召开的一系列大会区分? 所以,“WHO”其实应译为“世界健康组织”。这样做的原因,第一是为了避免翻译时语义的矛盾。第二,在“健康”含义扩大的时候,其实“卫生”的含义有所缩小。如若“卫生”一词仍旧是“保卫生命”,“public health”译为“公共卫生”未尝不可,但今天“卫生”的含义更具体指“合乎卫生的环境和措施”,而“健康”一词在《牛津英语词典》的释义为“身体完全的状态,其功能得到适时的、完全的实现”,WHO定义健康:“不仅为疾病或虚弱之消除,而是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第三,也是更主要的,是因为今天public health涵盖的内容远远超越19世纪公共卫生发展初期的内容,“举凡传染病防治、疫苗接种、食品药物安全、医疗行为、医病关系、医疗照顾体系、环境污染防治、职业伤病的认定与补偿、生育政策、健康行为的介入等等,无不属公共卫生领域的议题”(顾佑瑞:《图解公共卫生学(第四版)》)。由之,笔者认为“pub⁃lic health”应译为“公共健康”,同理WHO也应译为“世界健康组织”。最后,如果我们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译为“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