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
杂 志 |
分类力荐
【考古学】 本书系根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在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系列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就丝路考古这一题目而言,本书的讲述并不系统,而是聚焦若干专题:第一类是踏访波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昆仑河源等地的记录;第二类是介绍青海吐蕃大墓、“黑石号”沉船、虞弘墓等考古大发现;第三类是较为综合的题目,如文物中呈现的盛唐、外来文化的影响、胡人俑反映的丝路历史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唐考古中发现的金银器,在今天的中亚仍能略窥其制作方法;虞弘墓包含丰富的祆教和萨珊文化元素;“黑石号”上,长沙窑瓷器有五万件之多,三件青花瓷盘则证明唐代已掌握烧造青花瓷的技术……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实在是一般读者通过考古了解丝路历史文化的很好选择。 |
【古典文学】 本书主体是陈尚君先生2017年以来在《古典文学知识》杂志开设的“唐诗偶得”专栏的文章结集,共收文19篇。一类为通摄有唐一代提炼出的诗歌话题,如根据诗歌成就为唐朝皇帝排座次,如关注唐代咏牡丹诗、中日交往中的诗歌写作,又如从敦煌学郎诗、长沙窑瓷器题诗窥探唐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状况,等等;一类为具体诗人诗作的个案研究,如铺叙韩翃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如讲述“不起眼的小诗人”王鲁复的人生和创作,如解析皮日休、陆龟蒙堪称巨量的唱和诗中所见唐代苏州的文化景观,等等。陈尚君先生的唐诗研究向以对唐代文献的全面掌握和精审考订为特色,本书的写作更体现出文史结合、多维观照、雅俗共赏的追求,有新见的材料,有新颖的角度,有新异的观点,读来令人心折、沉醉。 |
【口述史】 这是一部关于印度底层种姓家庭的口述史。现居纽约的作者苏迦塔·基达拉出身于印度南部一个“不可接触者”(四大种姓认为接触底层“贱民”会受到污染)之家,置身种姓制度遍布的社会,她对此有着切身体会。本书通过作者的母亲、舅舅等人的口述,回顾不同个体遭遇以及为改变命运付出的努力,由此,这个家族中的成员在受教育程度、思想深度乃至社会角色等方面有着不凡的表现。这些回忆叙述了这个带有抗争意识、革命色彩的底层种姓家族如何面对并摆脱种姓制度的羁绊,进而对印度社会在种姓问题上的观念、社会进程有所推动。这些读来触动人心的讲述寄托了作者和她的家族所代表的印度底层人民对自由、平等、爱的向往,对远离种姓歧视所带来的屈辱与苦难的期望。 |
【纪实文学】 饮食在国人心中不仅意味着充饥、满足口腹之欲,还有社会、家庭、情感、伦理成分,《北方厨房》中,作家蒋韵从童年里奶奶、母亲等操持家务的女性长辈拿手好菜写到自己为人妻为人母的烹饪体验,将个人味觉记忆与一个北方行医家族大半世纪的往事结合在一起。在大时代背景下,厨房如同维系亲情的纽带,而餐桌像是护佑家人的港湾,即使物质匮乏年月,家中主妇总能想法满足家人三餐,假鱼肚、肉糜粥、面包虾仁……这些回忆中的家常“美食”蕴含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亲情关系的温度,传递着主妇对家庭的沉默付出与浓厚情感,从侧面透视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书中收入的《我们的娜塔莎》则以怀旧而舒缓的笔调讲述了特定年代的一个伤感故事,与《北方厨房》形成某种微妙互文。 |
【长篇小说】 小说家李宏伟的写作始终有着常规叙事背后的哲学气质,每每以超现实的方式抵达现实,在其这部最新长篇中,这种风格体现得尤为充分。未来的所谓“新文明时期”,作为孕育、滋养人类文明的载体,地球已被诸如环境恶化、资源告急、地震频繁等天灾人祸“折磨”得不堪,而人类所受的折磨还不止于此。故事从一个领受了刺杀任务的丰裕社会女杀手开始,此后的情境设置、细节描写乃至叙事节奏都带有强烈的类型小说(科幻、悬疑、公路)味道,但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变化,隐藏在文本中的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和对小说写作的野心(褒义,象征进取与自我突破)逐渐显现。从阅读体验上,这部小说多少有些烧脑,其中的象征、隐喻、自况,让人浮想联翩。依旧是从现在展望未来,以未来映照现实,这样的写作在这部小说中已然愈发纯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