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9月29日 星期三

    叶隽第二部“侨易学”专著出版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9月29日   02 版)

        本报讯“语言现代性的侨易路径”学术研讨会最近在京举行,来自复旦大学、日本成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出席。叶隽教授《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浙江教育出版社)在会上首发。

        《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是叶隽继《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之后第二部侨易学专著。所谓侨易学,侨为地理迁移,易为思想变异,侨易学既是观察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一种理论,也是研究多文化交流背景下个体、群体、观念、思想变化的一种方法。

        与会学者就侨易学研究在物质层面以及普通人群生活情感层面的应用展开讨论。中山大学郭丽娜教授通过对18世纪钱德明的“观念音乐”与鲁西埃的“科学音乐”之争的分析佐证了侨易学方法论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方维规教授从语言现代性和概念史的宏观角度,以法国的革命概念、德国的历史概念和东亚各国转型期内的概念史发展为例提出“有侨必易”的看法。

        与会学者还围绕“场域迁变与语言之变”议题发言。清华大学王东杰教授借助观侨取象思路,围绕“桃花源”和“乌托邦”这两个东西方典型的社会隐喻概念对中国近代思想的转型和文化语言迁移所体现的权势转移作了具有启发性的报告。天津师范大学郝岚教授以“学科名称之‘侨易’——中国东方学建制演变与20世纪西方语文学的分化”为题,聚焦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窄化和多语种意识缺失问题,梳理了中国大学在语言、文学、外国语、东方学等领域频繁更名的内在学理基础。

        叶隽教授表示,理论的新生和持续建构是有着无限推进可能但也是非常艰难的过程,结合现代知识“无涯无际”特点,更显现出侨易学发展过程中各学科互补的必要性。侨易学面临的挑战仍在于具体层面的推进,比如跨学科领域的联通、具体个案的实证研究、相关概念的完善等。    (牛小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