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9月22日 星期三

    回忆母亲的一生

    彭学军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9月22日   11 版)

        《凤凰花开》,彭学军著,青岛出版社2021年6月第一版,35.00元

        再次亲近母亲、聆听母亲、感受母亲的过程,温暖、幸福,却也忧伤悲切、百感交集。

        细细一想,真正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子至多也就十年,这是母女一场在时间上的缘分。一生中,母亲有多少或瑰丽或黯淡的光景是在我的视线和记忆之外呢? 更别说她的思想和灵魂了。其实每个人都一样,一生中的大部分光阴都是“独自”活着,都是“一个人”。

        即便如此,外在身份一个也少不了。母亲是老师、妻子、女儿、外婆,从女儿狭隘的心理出发,自然是更看重她母亲的身份。小时候,对这个身份多半是不满意的,常常羡慕小伙伴的母亲,贤惠、能干、周到、心细手巧,会给女儿梳辫子、做花衣裳、织毛衣,最最普通的食材也能做出令人咂舌的美味来,还会把家里收拾得妥妥贴贴,摆上几盆吊兰或文竹。记得有一位小伙伴的母亲居然用钩针给她钩了一个书包,面上还缀了几朵小花,精巧又别致。我羡慕得移不开眼睛,让她抄了三天作业,她才在课间借我背了十分钟。母亲也不唠叨,太不唠叨了,她有许多事要做,没时间唠叨,可做母亲的不唠叨,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如何为人处事,怎么修身立德,她甚至都没有“谆谆教诲”过。她只是做着自己的事,我们在一旁看着,看着,然后就成了各自的样子,虽都平凡,却一律独立、诚恳、端正、笃实——这些都是母亲给我们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该不满意母亲的母亲这个身份。

        在梳理母亲一生的时候,常常替她惋惜,总觉得她可以过得更好一些,不必如此执着、勤勉、发奋、吃苦耐劳、不懂妥协和回旋。那么,母亲自己呢? 她怎样看待自己的一生?觉得值吗? 后悔过吗? 从没问过母亲,也没郑重其事地一起谈过人生,似乎也不太习惯做深层次的交流。即便如此,因着血脉相连,亦能触摸到最深沉、最隐密的脉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和追求,若能重来,母亲大约还会这样活一遍。

        母亲走了好几年了,脑子里充斥着太多记忆,挥之不去,一直不忍细细追忆,直到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才动笔,用文字记录这一切。写作的过程,也是我摈弃杂念和琐事,再次亲近母亲、聆听母亲、感受母亲的过程,温暖、幸福,却也忧伤悲切、百感交集。《凤凰花开》是书中的一个章节名,好友慧敏建议用做书名,我觉得挺好。母亲在湘西工作生活了22年,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湘西,而凤凰又是湘西最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如此,地名与花名便有了关联。况且,凤凰花开着时,色泽浓烈鲜艳,如一团团火凤凰的羽毛,一旦飘零入尘,花色不败不褪,美丽如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