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9月15日 星期三

    陈梦家和他的朋友们

    方继孝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9月15日   13 版)

        陈梦家先生的人生阅历极为丰富。他在人生旅途中的各个阶段的人际关系和朋友亦不相同。

        陈梦家出身于一个祖辈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他的父亲陈金镛先生是一个爱国的基督教神职人员,母亲出身牧师家庭,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因此,在他的师友中,不乏信奉基督教者。

        因自幼与家人一起准时早晚祷告和礼拜,诵读基督教赞美诗和听牧师宣讲圣经故事,自童年起,陈梦家即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六岁前,他已经开始写一些毫无格式的小诗。1927年秋,陈梦家以同等学力考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国立中央大学)法律系。在中大读书期间,他先后与在该校任教的闻一多先生和在中大兼课的徐志摩先生结识,并在闻、徐二位先生的指导下,开始写一些以格律约束的诗。并与同校外文系的方玮德结为诗友。1929年,他以陈漫哉的笔名,在由新月社主办的《新月》月刊上发表《一朵野花》《为了你》《你尽管》《迟疑》等诗,引起诗界的注意。并先后与新月派代表人物梁实秋等有了往来。

        1931年,陈梦家从中央大学法律系毕业,得到律师执照。1932年3月初,受闻一多先生约请到青岛大学为其任助教。该年暑假,因青岛大学风潮,与闻一多先生同离教职。在青岛大学期间,他与在该校任校长的杨振声和担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梁实秋,以及在中文系任教的闻宥、游国恩、方令孺、沈从文,以及任教务长的赵太侔和时任校长室职员的吴伯箫等在若干年后,一直保持着友谊。也正是在青岛大学的短时间任教,他开始对古代宗教、神话和礼俗的研究。

        1932年秋季,陈梦家到北平,通过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刘廷芳博士的引荐,拜访了父亲的老友司徒雷登先生,并决定在宗教学院短期就读。就读期间,他得到了宗教学院赵紫宸先生的赏识,并得到了他的千金、燕京大学的校花、现在已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才女赵萝蕤的青睐,不久他们成为一对恋人。

        1934年春,陈梦家再次回到北平,当年考取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他经常出入赵紫宸先生和陆志韦先生、刘廷芳先生宅邸,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燕京大学读研期间,他从容庚先生专攻中国古文字学。

        1936年1月18日,陈梦家与赵萝蕤结婚。同年从燕京大学毕业,留校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陈梦家离开北京,由闻一多先生推荐,到长沙清华大学教授国文。1937年秋到1944年夏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讲授古文字学、尚书通论。在此阶段,陈梦家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以及同时期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同仁和之后同在西南联大任教的许多教职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陈梦家夫妇一度在云南北郊的龙头村居住,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和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也驻扎在附近,陈梦家与这三个单位的大多数人员也有了接触,彼此间有了来往。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傅斯年先生、李济先生、赵元任先生、梁思永先生、董作宾先生,还有夏鼐、胡厚宣等,大多是这个时间里结识的。中国营造学社主要成员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北平的时候就有走动,而此时梁思成夫妇与陈梦家夫妇同住在一个小村落里。

        1944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费正清先生给陈梦家联系到了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教授古文学的工作。同年秋,陈梦家到达美国,在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教授古文字学,而赵萝蕤则进入芝大英语系学习。

        陈梦家在美国的日子里,与胡适先生等故旧时有往来或通信。因大多的老友故旧大都不在一个城市,他们通信多,晤面少。在美国期间,陈梦家与胡适先生晤面也很有限。据《胡适先生年谱长编》,只记载了1945年7月8日,在纽约羊城酒家公宴袁同礼先生时,主人中有陈梦家(来自芝加哥)。

        在美国的四年里,陈梦家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收集流散在美国和欧洲的中国古铜器资料方面,为此他通过胡适先生、袁同礼、王重民、陈西滢、陈之迈和卢芹斋等诸人的各种关系和渠道,得以遍访美国藏有青铜器的人家、博物馆、古董商。1947年,他前往欧洲,出入贵族王侯之家,走遍藏有铜器的博物馆,收集一切中国青铜器的资料。

        1947年秋,陈梦家谢绝了美国罗氏基金会负责人关于留美定居的约请,告别了继续留在美国读书的爱妻萝蕤和美国的好友,毅然回国,到清华任教。

        陈梦家在中文系任教的同时,还兼任清华大学文物陈列室主任一职。为了筹建文物陈列室和为陈列室搜集古物,陈梦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逢休息日,他就会进城出入于古董店和出售古董器物的私宅,与各路古董商人和破落皇亲贵族的后人周旋。在梦家回国后使用的一个精美的皮面通讯录上,记满了京沪二地的重要古董商贩的姓名、住址和电话。自1947年10月份以后,至1957年秋,这十年间,一批国内外古董商人和古董贩子帮助陈梦家寻觅到许多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有的是为清华大学陈列室购置的,有的是受郑振铎和徐森玉先生委托,为国家收购的。在这个时期,陈梦家致妻子赵萝蕤的信中,几乎每次都提到他为陈列室选购文物四处奔波,与文物贩子周旋,时常与潘光旦、吴泽霖等一起入城选书购买文物的事情。陈梦家在美国时,与同为浙江籍的著名古董商卢吴公司老板卢芹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曾动员卢芹斋捐赠祖国一件青铜器。他回国后,与卢芹斋保持联系,促使卢芹斋将重金购得的国宝级青铜器令狐君嗣子壶捐赠给清华大学文物陈列室。1948年4月29日,时值清华大学37周年校庆,文物陈列室正式成立,并将藏品公开展出。包括上百件商周青铜器、一千余片甲骨,另外还有金石拓本、数十件六朝隋唐石刻,及其西南苗、彝、纳西族文物和部分台湾高山族文物等等。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陈梦家通过四姐夫刘仁政经手从美国购归的一幅乾隆时期的大型织造——乾隆缂丝巨型佛像。这件“织造”长逾六米,宽约四米,工艺精湛,色彩多至百种以上,极为繁复工致,堪称缂丝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

        1949年8月,为争取沪上收藏家丁惠康医生将所藏台湾高山族文物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展览会”,1949年8月中旬,陈梦家抵沪晤见丁惠康。在上海文管会副主任徐森玉先生的协调下,丁先生欣然同意。同年10月7日,丁惠康先生亲自携带全部高山族文物,北上来京。在陈梦家的动员下,丁先生将这批文物无偿捐赠给清华大学。

        1950年初,陈梦家向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建议,在陈列室的基础上筹备建立清华大学文物馆。遗憾的是,由于内部矛盾,陈梦家辞去了文物陈列室的职务,文物陈列室的工作从此停滞不前。1952年的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陈梦家、潘光旦、吴泽霖等清华同仁苦心经营的文物陈列室被裁撤。西南苗、彝、纳西族文物和丁惠康、金祖同捐赠的台湾高山族文物、书籍资料等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清华,一部分被调拨到中央民族学院。1959年9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陈梦家当年任清华大学陈列室主任时,征集和购置的包括“令狐君嗣子壶”和“乾隆缂丝巨型佛像”在内的等57件珍贵文物被选调参展,最终参展的仅有24件。展后被选调的57件文物全部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1952年9月,陈梦家转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1954年6月,陈梦家被选为《考古通讯》编委会委员和副主编。作为《考古通讯》的副主编,陈梦家尽职尽责。为了及时得到各地的文物征集信息,发掘消息并约到一些有分量和有影响的稿件,他开始与活跃在文化界的师友故旧时有往来。

        1957年夏季,陈梦家被划为“右派”,为了不牵连到亲戚和朋友,他除了母亲和同胞兄弟姐妹并岳父赵紫宸家,再加上查阜西先生等少数几位知己好友,原则上不再和同事朋友走动,包括逢年过节。春节期间,考古所有互相拜年的习俗,以往陈梦家总会去夏鼐家拜年,夏鼐也会来他的住所拜年,有时还会互相请饭。自1957年以后,陈梦家谁家也不去,当然包括夏鼐在内的,所内的人也不会到他的家来拜年。据说,1960年春天,徐森玉先生带着秘书汪庆正来北京公务,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陈梦家。这时陈梦家仍然戴着“右派”帽子。见到徐森玉先生自然很高兴,说:“我不便到宾馆去看你们,怕连累你们。”直到1963年,陈梦家摘掉了“右派”帽子,亲友、同事才又恢复了正常往来。

        遗憾的是,好的光景不长。在陈梦家摘掉“右派”帽子的第三个年头,“文革”开始了,陈梦家终究没有逃过这一劫。

        纵观陈梦家生前各个时段的人际关系,可谓错综复杂,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早年的师友,中大、燕大师友;青岛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同事,中科院考古所的同事等等。因研究青铜器、甲骨文,还喜欢搜集明式家具,他还结交了不少的古董商人和倒腾古董的小贩。总之,各色各样,高者如身居高位的郭沫若、郑振铎、吴有训、竺可桢、吴晗等诸君;低者如鲁班馆修理硬木家具的木匠,修理青铜器的工匠,以及古董店里的伙计。

        陈梦家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学者。他胸怀坦荡,是非恩怨都摆在明面,绝不背地里害人。在人际交往中,无论对方的地位高低,是政府高官还是普通工匠,他都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可贵品格和尊严,不卑不亢,一视同仁。

        陈梦家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徒的家庭,他接受的是建立在公义、圣洁、信实的基础上的爱。因而,在他与人的交往中,待人真诚,不虚伪,不做作,不折中调和,不卑躬屈膝。具体而言,有三点可以特别强调。

        一是他重情义、尊长者、敬师长。徐志摩先生不幸逝世,他痛不欲生,以整理徐志摩先生遗稿、遗诗为己任。他是闻一多先生的得意门生,闻一多先生生前曾对他有误会,但他不予计较,闻先生离世后,他对闻家一如既往,并常在生活上予以接济。他和翻译家芳信先生是忘年交,芳信先生临终托孤,他与夫人尽职尽责对其遗孀和一双儿女予以照顾。1947年冬,陈寅恪先生没有棉鞋过冬,他将自己的新靴赠予。

        二是他不攀附权贵,更不会曲意奉承。1952年,陈梦家调入中科院考古所,他与院长郭沫若,副院长陶孟和、竺可桢、吴有训都很熟悉,与副院长吴有训是很要好的朋友。但陈梦家从来不和他们套近乎,拉关系。时任考古所所长的郑振铎,曾在他在燕京大学读研究生时任教授,而陈梦家对郑振铎并无攀附借重之意。

        三是他胸怀坦荡。1944年秋,陈梦家离开昆明赴美游学,期间与他同为闻先生赏识的山东籍青年教授许某曾挑拨他与闻先生的关系,1947年秋,自美国返回清华大学任教后,他与许某虽同系任教,但老死不相往来。他与李广田先生因思想观念不同,尽管李氏为当红人士,但他与李氏敬而远之。1947年秋冬至1950年春,他曾参与筹办清华大学文物陈列室。三年里,他竭尽全力,利用自己的各种朋友关系,为陈列室购置了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还动员卢芹斋、丁惠康等向清华大学无偿捐赠重要文物。他以个人的能力和魅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纵观陈梦家先生的一生,他交友无数,但真正肝胆相照的朋友,为数寥寥。

        呜呼! 人生难得几知己,友谊长存又几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