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9月08日 星期三

    东大殿与书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9月08日   05 版)

        ■孟向荣

        毕晓明在2020年第3期《老警官》发表文章“淳亲王府那些事儿”,全面地介绍了坐落于公安部大院内的淳亲王府。其中提到府门后面的银安殿。我在这座宫殿里与书香伴陪了十四年,但我们俗称其为“东大殿”,从毕先生的文章中(以下简称毕文)才知道它的本名。以下说一说我在这座宫殿里的所见所闻以及与它相关的故事。

        出版社资料室大本营

        我是1979年2月到东大殿报到的。当时群众出版社是隶属于公安部办公厅的正处级单位,资料室是社属科级单位,办公地址和藏书主体就在东大殿。它叫个“资料室”,但整个公安部的知情干部,都首先认可它,因为它的藏书远比公安部图书馆丰富,以致一些分配到部里工作的青年干部,当发现了东大殿这块图书宝地之后,先是惊奇,后就不再去公安部图书馆借书了。

        群众出版社资料室的藏书在整个在京出版社资料室的藏书中都是名列前茅的(不论册数,至少从种类上如此)。古籍的收藏,或许仅次于中华书局。1979年,为了编修《中国善本书总目》,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专家们,有不少来到群众出版社搜集情况,他们也因这家资料室的藏书而受到学术滋养。直到晚近一些时候,有人说《醇亲王载沣日记》倘仍存世,可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错! 该日记在群众出版社。原文献找不着了,仅存一份抄件,就在东大殿!

        东大殿的藏书涵盖了《中国图书分类法》的所有类别。具体来讲,尤以中国传统文史类图书以及相关研究著作为多,政治法律类图书(包括民国旧警政)亦不少。要讲书之花絮,试举两例。《金瓶梅》非洁本,就在东大殿的一个书柜里锁着,我都没见过。记得,1979年有一位在办公厅供职的长相清秀且文质彬彬的年轻女干部,到我这里借阅中华书局版《孟子》和人民出版社版德热拉斯著《新阶级》。按旧日说法,这两本书,一本是封建主义的,一本是“文化大革命”前限定一定行政级别才能阅读的修字号“灰皮书”。可见,改革开放之初,坚冰难久,禁忌已经打开了。

        当时资料室的负责人黄钺做选书的工作,他的父亲黄肃秋先生和母亲张秀莹女士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创建时期的老人,其父还是古典文学研究者,故黄钺较为熟悉出版界的行道以及各出版社的中国传统文史类的新书与相关研究新著。我与他一起到书店选过书。懂行的人都知道,版本目录之学见工夫,选书之学则反映出选家的视野和水平,亦博采版本目录之学。一家有特色的资料室,全看藏家选择收取什么书。就拿我们这个资料室来说,大凡古典文史方面形形色色的大型工具书、有代表性的总集别集诗文评、晚出的辑佚、校注、集说、论辩、史述等等研究作品,典雅古朴、美不胜收。热衷于古代学问的读者,在东大殿走走书架,是十分开心的事。

        东大殿使用面积约五百平方米。其东北角开辟了卫生间,被同事戏称“百味斋”。西北角是一间能摆下床的小休息室。整体建筑貌似雄伟,其实已经外强中干了。记得,有关部门对它进行了一次修缮,凿开外墙,里面支撑大殿的一些木柱子已经被虫蛀去了一半,而大大瘦身。看来,任何时候都要提防潜在的危险。

        高级访书客及邻居

        东大殿的访书客遍布公安部各个业务局,但比起公共图书馆来,依然是十分冷清的。因为没有系统、繁琐的借阅功能,使得资料室的工作稍有轻闲之处。但任何时候也不能拒绝群众出版社内部的同志,这是它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单位搬到方庄之前,历任群众出版社的领导都到这里填条借过书。譬如,一位资深社领导曾来借阅周作人的集子,都是贴着牛皮纸护封的民国时期出版物。其时,周作人研究热刚刚兴起。还有编辑人员带作者到这里观光的。譬如,有一位文编室的编辑带来了小说《神圣的使命》的作者王亚平。这是一位比我年纪还要轻的帅哥。

        我说的高级访书客指的是部级以上干部。

        王芳同志来东大殿借过书。1980年,他还是浙江省的副省长,到北京参加审两案的工作。毕文说的“府门”,即审两案的办公地点,与我们这个资料室只隔一块绿地。记得,他与秘书一块来的,他在书架里踱步巡视,有时抽出一本书浏览或翻翻页码,呈现出若有所思的样子,最后填条借书了。若干年后,他到公安部担任领导时,我听人讲他喜欢阅读中国传统文史类图书,但想不起来他当时借了什么书。

        王文同副部长在1989年夏天来东大殿借过严家其的《首脑论》,大抵为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而用。司法部的蔡诚也是资料室的常客。有一次他借书逾期,我到六号楼他的家中催还,没有见到他,是否我跟他家保姆说话生硬了? 导致事后他跑到资料室问,是谁催他还书了。我说:“是我。”他就什么话都没有再说。

        说起邻居,多费几句口舌。毕文说,银安殿的东翼楼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用于干部住房。在这里居住过的有解衡、胡之光、佟静秋、王学春。我的印象是上世纪60年代慕丰韵、解衡就在这里居住了。慕、解两人在“文化大革命”中都被扫地出门,公安部恢复正常后,慕丰韵搬到原尹肇之家;解衡搬回原住处,后公安部的部长楼盖好,他又搬了过去。胡之光没有在东翼楼住过。东翼楼的两套房子,慕丰韵家面积大,解衡家面积小。上世纪70年代后期,李广祥从广东调回部里上班,住在面积大的那套房子。再后来,李广祥的房子佟静秋住,解衡的房子王学春住。毕文所述银安殿东北角的16号楼,凌云一直住到本世纪初。与东大殿配套的几个地点

        银安殿藏书再多,也容不下群众出版社资料室所有藏书。从1979年我上班后,还去过五个该资料室的藏书地点。

        1.公安部14号楼。这是一座十分破旧的洋楼。我在这里整理过《万有文库》和《国学基本丛书》。

        2.公安部12号楼。曾收存资料室所藏民国期刊。修缮后该楼成为司局级干部宿舍。

        3.中央政法干校图书馆二层。收藏群众出版社最有价值的古籍和字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立后,校方请我们搬离了此地。

        4.秦城监狱。原12号楼和中央政法干校图书馆的藏品以及东大殿淘汰下来的图书都曾寄居这里。

        说到秦城监狱这个配套藏书地点,不妨啰唆若干:此监地盘大,照顾群众出版社,辟出一些暂时废弃的监舍,供资料室装书。多数是“文化大革命”前用《人民大学图书分类法》编目的图书。记得,盛夏三伏天,在通风设施不太好的监舍,资料室工作人员挥汗如雨,男同志有的光着上身、穿游泳裤衩运书上架排序,晚上不能回市里,买点葡萄酒、蛋清肠在那里盯守……为何最后还是离开秦城监狱了呢? 披露一个小秘密:著名电影演员刘晓庆住进了我们藏书的监舍。

        5.八里庄北京市公安局服装仓库。原秦城监狱的藏书又搬迁至此。

        说到市局这个服装仓库,再补充一些内容。笔者手头有一个完整的曾经放置于此的藏书目录。这个目录所列就版本形式讲,有明清刻本、抄本,有民国石印本、铅活字本,还有少许共和国时期的影印本。就内容讲,以地方府志、私人日记、古籍书目题跋与古代公安学著作为多。尤其是清代刑幕大家的作品,琳琅满目,颇富研究价值。其中值得一书的冷门出版物是当代戏剧评论家、掌故佚闻家徐凌霄(笔名“凌霄汉阁”)的著作《记程》。徐氏民国初年成名,亦为京剧高级票友。笔者疑此书写程砚秋的艺术生涯,因为他们关系密切,一起唱过《打渔杀家》等戏。《记程》当为群众出版社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从琉璃厂买回的民国图书。选书者的眼光似乎盯上的是书海中的隔行之类,其实,公安部是有文保部门的,资料室收藏这类图书,恰恰印证了老一辈出版人为公安服务的藏书视野。

        1993年春天,东大殿的藏书“流浪”到方庄,2010年方庄的藏书以及北京市公安局服装仓库的藏书又钻进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团河校区的地下车库,从此封闭起来,不再对外借阅。至于2010年以后的藏书故事,我就不太清楚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