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8月04日 星期三

    追寻职业的幸福感

    叶辉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8月04日   11 版)

        《追寻职业的幸福感——叶辉人物新闻作品选》,叶辉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89.00元

        很庆幸,我从事的新闻工作是我喜欢的职业,这种职业发散出来的灵魂香味,一直伴随着我走完我的职业生涯。

        如果把上大学之前所从事的职业排除在外,那么我这一辈子只从事了一个职业,那就是新闻工作。

        一个人一辈子只从事过一个职业,并且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从未挪窝,虽然有人认为这样的人生履历太单调,太没有出息,但是,我却感到很满足。

        海明威说,当作家要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我不但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并且连少年和青年都一块儿不幸了,何以我没能成为作家?

        命运似乎总跟我作对,当我面临择业时,我曾非常渴望当一名中学老师——因为我出身右派家庭,我读书的权利被剥夺——一天中学都没读过,如果能当上中学老师,也算是对命运的小小报复。但我还是不能如愿。更让我难受的是,我从未想过当记者,极端排斥当记者,也曾坚决拒绝当记者,结果却是怕什么来什么,阴错阳差,“逼着鸭子上架”——不得不跨入新闻队伍,迫不得已而从事新闻工作。

        虽然没能成为作家,我却成了一名记者。

        当然,我当记者完全是被动的,是不情愿的,被迫的。

        就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拉郎配婚姻不一定不幸福一样,当我怀着惊惧、惶恐、无奈、懊丧的心态,走进职业的“洞房”,掀开“新娘”的红盖头时,我却惊讶地发现,这个将与我毕其一生厮守的职业之“妻”竟是如此的花容月貌,让我怦然心动,令我欣喜莫名。

        结果不用我唠叨了,我爱上了这个“妻子”,不离不弃,“睡在身边还想她”,终于“白头偕老”。当命运用权力和金钱来引诱我“离婚”时,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其实不独是我,光明日报老一辈新闻人都钟爱自己的职业。光明日报名记者樊云芳上世纪80年代就大红大紫,有多少部门看中了她,试图调她,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与我同龄的光明日报一位部主任,大学毕业已分配到中央某部委工作,竟毫不犹豫地想方设法、调动各种社会关系把自己弄到没日没夜、废寝忘餐地奉献自己青春岁月的新闻单位忘情地爬格子,在光明日报终其一生死不改悔。

        这就是一代光明人! 这就是一代新闻人对新闻的挚爱。

        一个不理解新闻并且惧怕新闻的人,却在新闻这个行业里干了一辈子不曾挪窝,收入本书的篇什就是我的记者生涯中的产物。

        “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罗曼罗兰语)一个人能终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这是人生的最大幸福。很庆幸,我从事的新闻工作确是我喜欢的职业。这种职业发散出来的灵魂香味,一直伴随着我走完我的职业生涯。

        当然,使人幸福的职业并非就没有痛苦。相反,记者这个职业常常需要忍受着各种痛苦:当重大新闻从身边溜走时职业角色缺位的痛苦;当无法触及重大新闻事件中的深层次内幕时的痛苦……这是我终结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集子。出这个集子是为自己的新闻工作做个了结,以此为界,我将不再从事与新闻有关的活动了,再不写作新闻类文字。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稿子分三部分。《上编》的十多篇稿子多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点滴体会。其中部分篇什是讲座的讲稿。因为个性内向,不善言辞(这也是我不肯当记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很少去讲课。但在职业生涯中认识的方方面面的人总会给我出难题,让我去展现自己最薄弱的一面。孔雀开屏,向大众亮出的应是最鲜亮的一面,人们一般很少去注意孔雀最丑陋的部位——屁股。可是让我去讲课,就等于让孔雀向大众展示自己的屁股,那是我最不光鲜的一面。木讷如我者在靠笔头和嘴巴吃饭的新闻队伍中并不多见,何以让我去展示我的木讷? 因此每逢此类邀请,我总是坚辞——我既怕误人子弟,也怕自己丢丑。但邀请者总以为我谦虚,一个有多年实战经历的老记者,怎么可能没有经验和心得体会呢? 我的推辞往往被认为是谦虚,于是邀请者邀请得更起劲了,拙于言辞的我常常感到推托无词,只好勉为其难,硬着头皮登上讲台。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登台讲课的极度尴尬。那是1991年年初,我赴京参加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会回来,在母校杭州大学新闻系任教的同学黄旦(后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请我给新闻系的学生谈谈体会。一个从小学到大学只读过8年书的人,怎敢在神圣的大学讲台上讲课? 更何况我极端的不善言辞。我坚辞,老同学不允,只好硬着头皮去了。结果出了大洋相。我实在太没有经验了,见别人讲课都是在讲台上放张纸片就能滔滔不绝,我也如法炮制,立了个提纲就匆匆去了。其实那天也就是20多个学生,而彼时我已经在新闻战线干了七八年,也算是个老记者了。但极度内向的个性还是使我立马犯怵:一进教室,一登讲台,一面对学生求知的眼睛,我便懵了,只感到心跳加剧,脑子一片空白,语言支离破碎地从我嘴巴里挤牙膏一样挤出,两节课的时间我结结巴巴了20分钟就把所有内容都讲完了,接下来的尴尬可以想见,我紧张万分,大汗淋漓,衬衣全部湿透。

        有了这次教训,此后讲课,我就把所有内容都写成讲稿,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职业生涯结束。这里选取的几篇就是我为避免再次“大汗淋漓”而准备的内容。

        《下编》是几篇随笔,多是随感,以写人和回忆友人为多,有发表过的,也有仅仅发在博客上的博文,也一并收进。

        《附录》里所收的稿子,是我结束新闻生涯时报社和浙江省委宣传部为我举行新闻作品研讨会时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发言。我曾犹豫要不要把这样的文字发出来,因为这些发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尽拣好听的说。这是对我职业生涯的装修和粉饰。最后还是决定收入,至少,这些篇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吧。附录里还收入几篇写我的文章,作者都是我的师长和友人,敝帚自珍,也收在里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