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8月04日 星期三

    诗人之致与哲人之思

    ——读韩水法《留下集》

    卫军英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8月04日   10 版)

        《留下集》,韩水法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3月第一版,69.00元

        最初听到《留下集》这个书名,就有怦然心动感。因为留下这个地名于我也是一个特别的符号。留下是古代钱塘四镇之一,在南宋之前称作西溪市,是古代杭州西出的关口和重要集市,其范围西北延伸到小和山下,东南连接古荡和现在的整个西溪湿地。杭州最早的先民就生活在小和山一带,从这里发源一条溪流,向东流经的第一个聚居地即西溪镇。宋高宗南渡到杭州是1128年,他到周边看了一下在哪里适合安放皇宫,先是喜欢西溪这个地方,曾有意在这里筑皇城,但吴越国王宫是建在城隍山那边,那个地方有基础,所以便说“西溪且留下”,此后西溪就改称留下。西溪河从留下向东延伸,一直到八字桥松木场这个地方。这里还有一条路,从松木场西向沿山十八里,直抵留下叫西溪路,当年有点像是皇家辇路。路和溪大致依山并行,南面是老东岳、法华山、秦亭山等杭州西部丛山,北面就是著名的西溪湿地,两边山水景致迥异于西湖:春花漾河渚,夏蝉鸣高树,秋霜飞蒹葭,冬雪映寒波。明清以降,更是高士隐逸、名流雅聚,诗文结社、渔歌梵呗。

        我为什么不厌其烦地说这个?因为我和韩水法教授最初是在留下相遇,从此开始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交往。1978年春天他考入北京大学,我则进入杭州大学,杭大校园在西溪的末端,就是现在的浙大西溪校区。从此西溪河上下游之间就构成了我的生活半径,我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都围绕这个地方。而水法虽然远在京华,但梦魂萦绕的还是留下西溪。除了这种历史的原因,我认为留下和西溪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也影响了水法具有诗意的性灵,这些自然延伸到他的研究和写作中。前面说听到“留下”书名便怦然心动,就是因为这个符号沉淀了许多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书拿到后,欣喜翻阅,但也生出些畏难心理。水法是著名的德国哲学研究大家——当然他关注的领域远远不止德国古典哲学——而我早年专业是中国古典诗词,诗人在柏拉图眼里是要被驱逐出去的;后来又多年讲授广告营销,营销又太多现实功利性,这些都有悖于哲学家的思维范式。好在水法的文章,虽然富有哲思,但是读来却不乏诗意。我就从此出发谈几点感想。

        第一,浪漫情怀,情韵尽显。

        读这部著作可以感受到水法的浪漫情怀。我们读中学的时候有个宣传组,他是宣传组组长,大家写诗出黑板报。他比我大两岁,最早告诉我:留下这个地方,是《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故土。他是属于那种有浪漫情怀的人,我们中学的后面有座山,下雨的时候他会冲到山上,高兴时大笑,悲愤时大叫。这些浪漫情怀都隐隐约约在他文章中有所表现。

        收入集子中的第一篇文章就讲德国浪漫主义,搞文学的人对浪漫的理解可能没有搞哲学的那么深刻,但浪漫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充满个人激情和理想色彩的情怀。这点在水法的为人和他的文风里都表现得比较明显。《毛诗序》里讲:“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水法是一个具有诗性的哲学家,当深邃的思想以浪漫形态表达出来时,我们就可以从中寻觅到诗的痕迹。他把讲德国浪漫主义的文章放在卷首,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应该都有某种必然性因素。这篇起始便奠定了整个《留下集》的基调,虽然内容丰富多样,但是整个风格和底色还是很统一的。所以我说他情韵尽显,就是并不把它当作深奥的哲学文章,读《留下集》和读一般纯粹的哲学文章不一样,而是像读文学、读随笔一样,从中感受到作者思想深处那种性情的灵动。

        第二,思接千古,观照现实。

        《留下集》中涉及到的问题很宽泛,不单纯是哲学问题,也不停留在历史和文化问题,还包括了很多现实问题的思考。所以他讲哲学不是纯粹的思辨,而是以哲学的目光、历史的目光、文化的目光穿透并观照现实,然后又能把思考和目光收回来落实于具象。读他探讨哲学问题的文章,就不会停留在形而上的层面。正如克罗齐所说的那样,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而作者进一步引申说:“一切历史其实都是为了未来的工作,它的结果和意义必定都是在未来达成的。”这种具有强烈当代性的精神,在那篇《重新理解人文和人文学科》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研究者把学术认知延展到现实思考,这也是思想家与一般学者的区别所在。《留下集》中的文章,虽然以哲学为主,但是在哲学的超越性中,无论是举例还是落脚点,都带有明显的现实思考。

        第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最后讲讲《留下集》的文风。水法是属于那种恣肆汪洋类型的人物。苏东坡讲写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留下集》中的文章大致就属于这类。现在高校里的很多学者写文章,特别是写专业文章时有种倾向,就是简单理解孔子所说的那种“辞达而已矣”,认为文字只要能够表达出思想就可以,所以往往会略输文采。但是孔子还说过:言之不文,行之不远。甚至有些学者把这二者对立起来了,这里就有一个如何处理文与质的关系的问题。孔子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以哪怕是写专业论文,也要有情感有文采。实际上“辞达”本身就包含无限的文采,没有文,这个辞也达不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