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背景极度虚化的故事中,从始至终贯穿着两个“关键词”:隔绝与关爱。
曹文轩新作《没有街道的城市》完成于2021年的春天。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带有“后疫情”色彩的小说,虽然这未必出自作者的自觉。因为,在这个背景极度虚化的故事中,从始至终贯穿着两个“关键词”:隔绝与关爱。这是两个并不明确被点出但却又无处不在的主题,它们共同营造着曹文轩小说多年不变的悲凉与温暖。今天看来,这两个关键词正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人类最重要的两种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小说距离当下的现实,既是最远的,也是最近的;它的话题,既是最传统的,又是最前沿的。
故事发生于一场轰炸之后的城市废墟之中。倾城的毁灭之后,两个幸存者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相遇了,一个是仍被困于铁窗之内的囚犯,另一个是失去了亲人庇护的孤女,两人隔窗相遇,前者逃不出监牢,后者则无处栖身。两个这样隔窗相伴的人在空无一人的废墟之上开始了一段异常奇妙的共同生活:女孩橘花在囚犯金叔的“遥控”下,在废墟之中、瓦砾堆下找来了衣服食物和各种生活必需品,不仅让两人得以生存,而且她自己也一天比一天能干和坚强;而狱中的大盗金叔一面在女孩的帮助下延续生命,一面更以他特殊的方式为女孩提供着保护和关爱。这是死寂的荒城中唯一一份活生生、暖融融的关爱,它最初始于一种怜惜和同情,渐渐变成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一腔强大无私的爱。金叔对橘花的照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他身处囚笼之中,却能为她建屋搭床、洗衣做饭、驱赶野狗、熬药治病,不仅在生活上全方位地照料她,而且还为她吹奏小号,带来心灵的抚慰。这份相依为命又相互促成的美好关系就在一种特殊的、几乎是凝止的时空中延续着,故事似乎很短,又仿佛很长。其实,过程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橘花在金叔的呵护中渐渐成熟,而金叔也在橘花的影响下日益变得更加高尚善良。
《没有街道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曹文轩小说有关“善”与“美”的追求,但与之前的很多作品相比,这部小说带有更为明显的寓言色彩,或者说,故事在整体上呈现出极为突出的非现实性。作者这次像是想要彻底摆脱现实生活的羁绊,用一种似是而非的笔墨,写一个虚幻而抽象的故事。小说中的战争与轰炸是全然没有现实指向的,甚至也完全看不出故事发生的年代。作者有意抽空了一切可以提示时间与空间的线索,让读者不仅无法辨认时代,也无从辨认这个城市。我们看不出这是南方还是北方,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也看不出这是一年四季中的哪个季节,作者就这样凭空制造出了一个时空之外的虚幻之境。而且,这个虚幻之境中除了两位主人公之外,完全没有其他人(虽然故事结尾终于出现了小女孩的父母,但两人的极简式存在,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可以说,小说非但不追求真实性,甚至于,它表现了对真实的某种反叛。或许有人会指出,小说中大量细节明显脱离生活的真实逻辑,但我猜作者对此是并不在意的。我想,他大概是希望读者与他一样,迅速越过“真实”的层面,进入一个寓言世界,或是一个象征性的意境。重要的是,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个主题在始终回响,那就是:人与人是隔绝的,但又是相通的;关爱可以逾越时空意义上的隔绝,抵达彼此心灵的最深处。这个主题,才是整个寓言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多么新颖的主题和思想,但在当今这个被疫情威胁和伤害的世界中,它却独有其真切和深刻的意味。
对于儿童读者来说,理解了隔绝与关爱或许已经足够,但我以为,对于成年读者而言,更多人能从《没有街道的城市》这部新作中体会到某种哲学的意味,我将之称为:时空之外、囚笼之中。
小说有意将人物放逐于时空之外,甚至是人世之外,看上去赋予了他们某种无边无际的自由,但同时,却也让人读出了一种无边无际的孤独。在这个时空里,两个人物相依为命,处处有危险与困难,却也是处处有惊喜、时时有关爱。这难道不正像我们真实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人,一个身处铁窗之内,一个身处铁窗之外,而那个铁窗是难以破毁的。在小说里,金叔有一次砸破铁窗的机会,但是他最终放弃了,我们可以理解为那是因为他尊重这个世界的规则,不想在橘花面前做一个破坏秩序的“坏人”,但我个人更愿意将之理解成一种混杂着懦弱的情感与清醒的理智的一种选择。金叔未必意识到的,作者替他想到了,那就是:铁窗外的世界仍是另一个囚笼,一个更大的终极的囚笼,他其实无处可逃。因此,直到小说的最后,金叔并没有出狱,他认识并接受了那个狭窄的牢笼。当然,这是作者替他做出的选择,但事实上,这不也正是作者在替他自己和我们这些读者做出一个同样的选择吗? 谁又不是生活在某种囚笼之中呢? 在小说里,金叔这个人物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他是个世俗秩序意义上的坏人,但他又是一个情感世界中的好人;他善良而勇敢,但同时他也是脆弱而孤独的。整部小说虽然采用的是全知叙事的角度,但深究起来,却更像是一个来自金叔内心的故事。小说里,大量的内心描写都是有关金叔的,这让人不得不感觉到,这终归是一部囚笼中的成年人写的小说,他怀着童心,慈爱地而又无奈地,用一个寓言故事讲出了他对于“爱的时空”与“生的囚笼”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