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7月28日 星期三

    中国经济制度创新与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刻联系

    薛安伟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7月28日   10 版)

        《经济制度演进的逻辑——政治经济学讲稿》,张道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第一版,88.00元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道根研究员的《经济制度演进的逻辑——政治经济学讲稿》(下称《讲稿》)2021年1月出版,4月份已第二次印刷。读过的朋友都反映“这是一部大家都看得懂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书籍”“这是一本接地气的理论著作”“书中的案例非常有感触”等等。我有幸在张老师写作过程中做了一些辅助工作,收获颇多,略谈几点感悟。

        伟大理论来源于伟大实践。《讲稿》第一讲即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是黑板经济学,是真实经济学”,“马克思在深刻观察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财富在一极累积,贫穷在另一极累积,看到工人阶级同资本家斗争的不可调和”,在观察现实的基础上,马克思提炼出了政治经济学即研究“人和人之间经济关系的理论”。因此,理论一定是来源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也正是来自中国伟大的发展实践。“中国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中国的理论创新没有模板可照抄照搬。“中国的改革开放、制度创新没有否定历史、脱离国情和实际……进行了渐进式改革。”“渐进改革要不断破解难题,有重大创新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就是在一次次创新和突破中,在改革与发展的复杂探索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升华,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讲稿》重点分析经济制度演进的逻辑,并特别强调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认为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强大。散落文中的句子都反映了中国经济制度创新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刻联系。“死人总是抓住活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制度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延续两三千年以来的。中国制度里面有很多文化意识形态积淀,这些文化积淀两千多年就是如此”。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告诉我们,经济制度创新要客观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性。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就是既尊重了历史传统,又顺应了时代变化。中国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风俗习惯力量强大的大国,改革越往后走,难度越大,只有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特点,改革才能行稳致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制度最终要作用于现实经济,要通过实践来评判。判断一个经济制度好不好,要看到底有什么效果。《讲稿》在第三讲中鲜明地指出:“评价一个制度优劣好坏,要客观、要实事求是,关键看其实际效果。不管什么制度,经济能发展,老百姓生活能快速改善,就是好制度。”邓小平曾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国创造了世界奇迹,7亿多人摆脱贫困,2020年底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均收入突破1万美元,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国经济制度的科学性、优越性,未来的制度创新仍要围绕为老百姓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使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只有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感受的作者,才能真正写出既道理深刻,又浅显易懂的文章。《讲稿》从布局到行文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独特经历,渗透着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历。全书穿插上百案例,大到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加入WTO、中美贸易摩擦等,小到学区房、车牌拍卖、挤占过道等等,经济社会中的万象包罗其中,作者用政治经济学理论一一阐释,举重若轻,文笔流畅,引人入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