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著名导演、编剧的郭宝昌,曾创作、执导三十余部有广泛影响的影视剧,尤以自编自导的《大宅门》深入人心。不为人知的是,他还擅长用生动直白的口语写文章、讲故事,一支妙笔,既可写出世间沧桑与人生百态,也能品味传统文化与理论创新。新近问世的《都是大角色》《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就是郭宝昌人生艺术重要的阶段总结,是数十年为人、从艺的珠玉之声。
郭宝昌身世传奇,经历坎坷。自幼被卖进同仁堂乐家的经历,最终成就了让他后来蜚声海内外的系列剧《大宅门》。但宅门里的兴衰恩怨并非他传奇经历的全部:他在时代车轮倾轧下下狱劳改,他追寻自己身世的执著,他对艺术的痴迷和探索,他和梨园行名宿的奇缘,他对第五代导演的扶持以及和他们的友谊,他被命运拨弄因而缺乏亲情的孤独……跌宕起伏的经历,加上这些经历所带来的奇人异事,构成了郭宝昌异于常人的非凡人生。
这次,郭宝昌正是用一支文学家的生花妙笔,把自己真实传奇人生中所遭遇的那些难忘的奇人奇事,生动精彩地呈现在这本《都是大角色》里。
而同样是《大宅门》,吸引观众的不仅是精彩的人物,更有以京剧为基础的配乐创作。京剧是国粹,似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然而,如果进一步问:京剧好在哪里? 为什么美? 相信大部分人都难以简单清晰地给出答案。尤其很多年轻人,更会因为京剧所代表的“传统”,而对其产生“老旧”“过时”的刻板印象。一门在主流话语中总是获得较高礼遇的传统艺术,在现实中却普遍遭遇误解和隔膜,这不禁让人怀疑:有关京剧的研究、介绍性文字汗牛充栋,究竟有没有一本书,和大众讲清楚京剧是怎么回事、它到底好在哪儿呢?
带着这种困惑和不满,热爱和研究了京剧一辈子的郭宝昌,决定将其几十年的思考和实践凝结成书。他年少时因家境优渥遍看好戏,并与梨园名宿交好,拜师学戏;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之后,接受了系统而正宗的斯坦尼表演理论教育,常常感到该理论和京剧表演的巨大冲突。步入中年、艺术上逐渐成熟的郭宝昌,进一步对前人未能从中国文化的立场清晰明确地梳理出京剧的美学原理而感到遗憾,更是对学界总是参照西方艺术理论和概念来诠释京剧美学问题感到不满足,因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关于京剧是什么的苦苦探索和思考。直到与戏剧学者陶庆梅合作,他终于觉得可以将自己毕生的研究和思考,顺畅而清晰地写成一本书,这就是写作视角独特、风格大俗大雅的《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姜文在新书推荐语中说:“郭老占有三大优势:得机会看,有能力写,够火候拍。”一生传奇的郭宝昌,献给读者的这两本书不但印证了姜文的话,更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一至理名言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