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7月14日 星期三

    编辑荐书:《纪念碑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田野调查》

    纪念碑下的人类文明之痛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7月14日   22 版)

        汪意云:江苏人民出版社编审。策划并编辑的《中国古城墙》《马克思哲学要义》等书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奖项。

        ■汪意云

        对于南京人,以下24个地名中绝大部分一定不陌生:湖山、西岗头、仙鹤门、燕子矶、太平门、北极阁、东郊、正觉寺、挹江门、下关电厂、中山码头、煤炭港、草鞋巷、鱼雷营、南京大学、清凉山、五台山、汉中门外、江东门、上新河、花神庙、曾德寺、广东山庄、浦口。但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些现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城市中心、旅游景点、著名高校和寺庙等,地下埋有30多万抗日勇士和无辜市民,他们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斩首、有的被集体枪杀、有的被活活烧死……“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正如南京大屠杀公祭鼎上镌刻的铭文所书,南京之痛,是中国之痛、世界之痛,更是人类文明之痛。为了纪念30多万遇难同胞,政府和市民陆续在这24处遇难同胞丛葬地立了纪念碑,并在石碑上铭刻下同胞遇难的情景和部分遇难同胞的姓名。

        但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这些纪念地正逐渐被人们淡忘。日本右翼更是企图篡改历史、否认日军暴行。国家政府和领导人高度重视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并于2014年起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南京,作为日本侵华战争受害最深的城市之一,作为日军大屠杀惨案的发生地,开展深入有效的抗战损失调研工作,弄清日本侵华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破坏、给南京人民带来的伤害,是对南京这座城市负责,是对南京人民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本书作者肖振才、顾茂富,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理事、南京市地方史工作者,长期从事史志研究和文学创作,他们全程参与了2006年3月—2008年5月历时26个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统一领导下的南京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工作,这也是历史上第四次由政府主导或参与的侵华日军南京暴行普查。这次田野调研重点查找省、市、县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及句容、镇江、扬州、仪征、合肥、无锡等周边地区的有关档案和文献资料。同时,采取拉网式、筛选式、走访式、梳理式等方法,对重点区县70岁以上的老人调查走访,获取了一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新的见证人、亲历者的口述资料。作为调查人,两位作者积攒了大量的资料卡片和采访札记。

        近几年,在省市作家协会和相关领导的支持下,他们开始了新一次“南京大屠杀”的田野调查。《纪念碑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田野调查》,就是这次田野调查的成果。本书以现存的24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地及丛葬地田野调查为线索,以《南京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为依据,以纪实文学的手法,结合最新发现和权威调研成果,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每个纪念地的由来和故事,用大量的毋庸置疑的数据、血淋淋的案例和幸存者的口述,客观揭露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以回击日本右翼势力妄图篡改历史的图谋,鼓舞人们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