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7月14日 星期三

    雪泥鸿爪的宋人情思

    张永堃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7月14日   22 版)

        张永堃:副编审,凤凰出版社文化普及编辑室副主任。编辑出版有《文选旧注辑存》、“古文字读本丛书”“学衡现代知识研究丛书”等。

        推荐图书:《莫砺锋讲宋诗课》

        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提到宋代文学,言必称宋词。诚然,宋代是中国词史发展的鼎盛时期;然而,宋诗的成就同样不应为人忽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耳熟能详的宋诗名句,早已烙印在我们心中,诉说着宋人的神韵情思。宋诗,亦无愧为有宋一代之文学。

        面对唐诗这座横亘在眼前的、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峰,宋人没有退缩。他们苦心孤诣,另辟蹊径,力破唐人余地,最终使宋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另一个典范。钱锺书先生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代以后的诗歌虽然还在发展,但再也没能超出唐宋诗的风格范围。元、明、清的诗坛,时学唐体,时效宋调;唐情、宋意,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

        宋诗的艺术魅力不下唐诗,以苏轼、陆游等为代表的宋人之诗才,可以比肩李白、杜甫等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但向读者专门介绍宋诗的图书并不多见。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莫砺锋所著《莫砺锋讲宋诗课》正是一本旨在为读者全面讲解宋诗风貌的力作。全书分为四讲:第一讲“阅读背景”,介绍有关宋诗及宋诗研究的概况;第二讲“名篇细读”、第三讲“名篇浅释”,有详有略,对宋诗名篇进行解说;第四讲“问题与思考”,系一名专业学者对宋诗大家或专题进行探索后的一己之得。概括而言,内容不外综览一代诗风,细读名家名篇,分享研究心得。

        本书著者莫砺锋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师从著名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程先生治学,一向兼重唐宋,所著《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两宋文学史》均为传世名著。立雪程门几十年,著者谨从先生教诲,治诗与讲诗时注重贯通唐宋两代。著者另著有《莫砺锋讲唐诗课》一书,出版后曾获“2019年度中国好书”。本书与其唐诗读本堪称双璧,显示了著者与程先生之间的学术渊源;“以学心听,以公心辨,以仁心说”的程门学风,在书中也展现淋漓。

        与唐诗相比,宋诗思理深刻,独臻高境,不追求高华绚丽,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这实际上植根于深层的社会时代特征与思想文化背景。本书不仅揭示宋诗的独特面貌,更探寻隐藏在诗句之后的整个宋代的方方面面。在严谨的学术态度之基础上,著者为读者倾情呈现兴会淋漓的纪游之作、寄托深微的咏物之诗、诗酒唱酬的人生感慨、气壮山河的爱国诗篇。宏观与微观结合,诗情与学理兼备,语言生动浅近,适合大众阅读。书中另配有莫砺锋教授专为本书录制的讲解音频,读者可以通过文字与声音等多媒介的方式,领略大宋的情采与新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