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历史的尘烟》共收录了33篇文章,分为传奇、历史、名流和行走四个部分。讲述了民国名士张伯驹、一代报人王芸生、以色列作家奥兹等的传奇故事。李菁用文字带着我们一起到宋庄大画室里听黄永玉戏说往事,在纽约的暴风雪里走访贝聿铭的家人,深入缅甸腹地重走远征军路线,在核事故30周年重返切尔诺贝利现场,到耶路撒冷的哭墙和戈兰高地的军事线查看……本书提及的文化、历史名人,对中国现当代社会均有重大影响,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既有各自性格、际遇的个性,又有大时代下人们命运的共性,每一篇都在对人物的解析中展现著名历史事件,流露出历史的传奇魅力。她为读者呈现的不仅是亘古不变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她试图带着读者踏入时间的长河,看滚滚历史潮流下个人命运与动荡时代的交织,不经意地用她本人及访谈者的思考,引起读者深思,看到人物的多面性,以及左右时代的思潮与政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说:李菁的文章,看似不动声色,却有着一股充满野心的狠辣。这个世界似乎没有她的脚步抵达不了的地方,也没有她的心灵解读不了的苦难。她的作品,几乎都是一个人的行走,却都是与整个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大题材。
李菁加入《三联生活周刊》二十年来,采访领域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做了大量一线报道。2006年,在周刊开设“口述”栏目,采访历史及文化领域有影响的人物不计其数,“口述”成为三联生活周刊广受欢迎的栏目之一。
编辑这部书稿的过程,对我来说,是极其享受的,就像雅斯贝尔斯说过的:“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虽然这句话本是说“教育”,但阅读书稿不就是通过触摸、感悟文字来获得全方面甚至跨越时空的“教育”吗? 由此,我从她的文字中收获颇丰。她从选材,到叙事再到文字风格,都有鲜明的个人印记。相比同类书稿与作者,她和她的作品高明之处在于:她的书写都以“历史”为脉络,但又不止于历史;写的是重要的人物或事件,实际上回味自省的空间已远超于所写内容之外。每部书稿编辑下来,我深刻地感受到她的作品聚焦于中国近10年乃至20年来的社会热点、文化焦点以及群体思想的关注点。但这些“点”并不是她所停留之处,她的脚步会踏入这细微的“点”,她的笔触会渗透进“点”后的世界。这些焦点背后的根基、折射出的社会价值判断和取向都会由此浮现,并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在每个人眼中有不一样的侧重。在逝去的漫长岁月里,她的文字会让你想起曾经遗落在历史褶皱里的尘埃,激起你再思考的那种探究心。她的作品,让每个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要获取真相、渴望独立思考的人,拥有一片精神栖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