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7月14日 星期三

    “纵通”与“横贯”中的学术创新

    推荐图书:《唯物史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1919-1949)》

    陈楷根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7月14日   24 版)

        陈楷根:福建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从事出版工作19年,参与编写两个版本的《福建省扫盲课本》,参与责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丝路帆远——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等图书。

        在20世纪初全球思想学说林立的背景下,唯物史观何以能够成为中国史学界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 传入中国后又是如何与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相结合,孕育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 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讨的话题。此前学界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也正因如此,学术创新尤为不易。

        本书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历史理论研究所谢辉元博士;书稿将哲学史与史学史的研究相结合,探讨了20世纪前半叶唯物史观传播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视角、学术梳理、史料挖掘上均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创新。

        一是在研究视角上,本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相结合,从哲学史的角度透视史学史的成果,以史学史的研究反观哲学史的发展。注意呈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逻辑过程,即从历史观念的变化,到研究方法和认识工具的更新,再到具体学术观点的生成,较为清晰地再现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主要矛盾论等重要撰述模式的演进理路。在“纵通”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同时注意其“横贯”,通过融合当时的社会史、经济史、思想史等的剖析,将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发展史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可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研究提供助益。

        二是在学术梳理上,本书从要点式、专题化、体系化三个层面剖析了唯物史观传播形式的系统化演进,进而复现了唯物史观由机械到辩证、由外来而本土的历程;同时,从史学目的论、历史阶段论、历史主体论、历史方法论角度对唯物史观与中国马克思主史学的理论发展进行梳理,并将其时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分为经济的研究、社会学的研究、辩证法的研究、中国化的研究四个阶段。从这些相对新颖的角度诠释了唯物史观传播是如何形塑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形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又是如何丰富了唯物史观研究。正如社科院学部委员彭卫先生所言“读来令人颇有新鲜之感”。

        三是在史料挖掘上,本书虽属中观的研究,未着墨于史料钩沉和个案研究,但也十分注意以物证史,将分析建立在严谨的史实基础上。尤为难得的是,本书注意“详人所略、略人所详”,充分挖掘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而又容易被人忽视的学术材料。例如,对有关社会进化史的诸多著述的剖析,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当时的学人从进化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观念转向,再如,对刘秉麟、邝摩汉、魏野畴等学人的唯物史观宣介作品、史学作品的挖掘,有助于还原唯物史观传播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断面。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补白”意义。

        本书着意于对唯物史观传播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客观进程的揭示,相信将有助于丰富人们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早期发展过程的认识,也能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唯物史观的内在价值提供参考,更能为继承和发扬唯物史观研究的优良学统提供助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