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7月07日 星期三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7月07日   09 版)

        【历史】

        史学界着眼于历史演变而非医学发展而展开的有关疾病、医疗、卫生等主题的研究始见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90年代在台湾地区趋于兴盛,新世纪以来在中国大陆日渐兴起。余新忠先生是这一学术潮流的重要开拓者。本书收录了他多年来关于医疗社会史的研究心得,兼及环境史等话题,并含几篇精彩的具体研究。作者提出“生命史学”的概念,以概括自己医疗史研究的取向和追求。事实上,此一概念已不拘囿于医疗史的“狭小”范围,而是包含了对整个史学的反思,“历史固然有结构、有趋向”,但历史不是“结构可以全然决定的,似乎也不存在可以预见的规律”,史学应该更多地关注人特别是普通人,“真正将生命置于历史研究的中心”。这样一些思考,颇为动人,值得重视。

        【文博】

        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遗产无处不在,遗产保护的观念也愈加深入人心。但是,遗产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遗产?很多问题,可能我们还缺乏深入思考。本书是遗产研究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对诸多相关理论问题作了系统探讨。所谓“批判性思路”,是指本研究继承和践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社会理论的传统。具体而言,本书主张:揭露产生遗产的各种过程,从而允许公众从各自的社会、历史、政治背景来理解遗产;反思我们对遗产的选择和判断是否合理,主张以更具包容性、对话性和民主性的思路来处理遗产问题。本书理论性颇强,但也包含很多生动的历史叙述和案例分析,如关于英、美遗产立法历史的梳理,关于巴米扬大佛遭毁事件的讨论,均可读而富于启发性。

        【纪实】

        三十年前,中日联合登山队的十七名队员因雪崩而在一次登山行动中长眠云南梅里雪山。此后若干年,中日双方多次前往雪山搜索遇难队员遗体遗物,本书即出自参与搜索的日本登山队员小林尚礼之手。在书中,他用严谨、翔实的笔触回顾了这场山难发生的前前后后,以相对克制的情绪记录下自己参与的数次搜索经历。他对那些遇难的登山队员充满缅怀之情,对梅里雪山地理环境、风物民俗有着生动记述,对山脚下藏族居民的“神山”信仰从好奇到理解、尊重。为了信守寻回十七位友人遗体的承诺,他曾单独在雪山脚下的藏族村落长住,他记述下期间的体验、见闻,特别是他与当地人的交往片段尤其感人,他对“神山”信仰与城市文明、发展经济与保持传统的关系在书中也有颇多思考。

        【长篇小说】

        一桩令人疑窦丛生的凶杀案,关联着一个个人物的爱恨情仇,进而牵扯出一幕幕欲望纠缠、人性善恶间冲击与交融的大戏……商界、警界,恋情、亲情,不同身份各怀心腹事的人物渐次登场,他们所面临的现实抉择和命运左右,连同内心的种种权衡,在作家东西的笔下被刻画得细腻、传神。作品中警方对案情抽丝剥茧的“破译”,隐身在答案之后的“身影”,随着情节推进,这些元素赋予这部纯文学作品以类型小说般的悬念,可读性很强,且并未冲淡东西小说中对现实的还原映照,对人性的犀利发掘。罪案推理、人物心理,这两部分是这部长篇内容的重中之重,也是作家东西写作以来极少涉猎的范畴,他视之为写作生涯中的莫大挑战,为此也颇费心力,所幸,最终摆在读者面前的文本,在这两方面都有不错的呈现。

        【艺术史】

        这是一部艺术断代史,书中那些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生命力旺盛、与全球艺术有千丝万缕联系、风格与内涵又有别于欧美艺术的作品向读者打开了一扇认识美洲艺术的窗口。本书作者、纽约大学艺术史教授爱德华·沙利文在“前言”中写道,之所以选取1910年~1960年这个时间段,是其间“发生了许多与美洲审美意识巨大转变有关的关键事件”,而这些事件及其所涉艺术家与作品,在书中多有体现。作为一部反映西半球现代艺术发展历程的著作,本书在结构上摈弃线性叙事,不求地域的面面俱到,以开放视野,从具体的艺术作品切入,艺术阐释之外,也对彼时美洲社会、文化等话题有所触及。书中叙述和解读的重点是绘画,也包含不少摄影、雕塑、平面艺术作品。文字之外,书中还附有150幅美洲现代艺术史上代表性作品图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