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移民潮有很多,著名的有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等。闯关东主要以山东人为主体,包括一些河南人,移民东北;走西口主要以山西人为主体,包括一些陕西人,移民内蒙古;下南洋主要是“两广”(广东、广西)与福建人移民东南亚。上口外是发生在祖国西部的持续不断的重大移民现象。它主要是以宁夏西海固、陕西陕北、甘肃定西人为主体,包括全国各民族人民移民新疆,谱写了一曲沿丝绸之路努力奋进的时代壮歌。
众所周知,反映前三大移民潮的影视作品与小说都已以风樯阵马之态,让这几大著名移民潮多维度、全景式、话题性地走进人们视野,成为展现历史画卷、凝聚向心力、弘扬主旋律、造富一方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重视。但有更大规模和“分量”的上口外,却一直鲜有作家问津,也没有相应的文艺作品将之展现出来。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这一重大移民现象涉及地域之广、跨度之长、移民之众前所未有,需对较长历史时期各民族风情、发展建设、风俗习惯等深度的认识和了解,因而限制了以个体为单元创作作品的作家们的创作热情。
在当代,以宁夏“西海固”、甘肃定西和陕西陕北为主体,祖国各地、各民族兄弟姐妹,他们为了果腹生存、追求人间幸福,克服万千困难,沿着丝绸古道,从内地走向广袤的口外,演绎了一曲曲或慷概悲壮、或凄婉缠绵的故事,为祖国西北边陲民族融合、多元一体、开发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贡献。如果长期无人关注这一重大历史现实题材,那将是当代文学的一份遗憾。
为此,作为新时代的传人,我们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这段故事写出来。因为它是我们的历史,它是重大的历史现象,虽然跨时近百年,涉及宁夏、甘肃、新疆等多个省区,可我们初心不改,集数十年的收集整理及多次赴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四川等地采访,重走移民路,与移民心贴心交谈,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初稿出来后,又多方听取相关人士的意见建议,注重校对史料、验证民俗,进行了十余次的修改充实。总之,我们是倾情创作,甘愿奉献,并充满殷殷期待。
与其说《上口外》书写的是重大历史移民现象,不如说书写的就是我们长辈们的故事。在西海固,很多人家有上口外的亲戚和近邻,包括我们身边的同事、战友、老家亲戚里就有这样的原型。我们希望通过作品所“传存”的人物与岁月,让今天的人们依稀看到祖辈那渐行渐远的历史,这是他们波澜壮阔的行程和苍凉壮美的过往,也是我们记录脚印、筑梦未来的依凭。采访和写作他们的时候,我们一次次被他们的经历与故事所感动,常常热泪盈眶,那是对贫穷的抗争,那是对幸福的追求,那是对未来的奋斗,那是对时代的眷恋。据不完全统计,仅宁夏西海固移民到新疆的人数目前约四五十万人,其中以昌吉、伊犁地区居多,美丽的克拉玛依油田毫无疑问是那代移民难以忘却的立足点。
小说创作过程中,我们一遍遍地思索、一遍遍地拷问,为什么宁夏西海固、陕西陕北、甘肃定西的人每遇战乱、生活困难都要上口外?以前他们为什么不往其他地方走呢?那是因为当时移民的主体是农民,他们生活在黄土高原,善于农耕劳作,上口外只要勤劳,就可以种地吃饱肚子,去其他地方经商或做工他们不擅长;加之新疆地广人稀,不排外,民族融合程度深,包容性强,尤其是宁夏西海固与新疆又均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有广泛的认同性。因而上口外就成了他们最熟悉、最有奔头的选择。时至今日,上口外其实并没有停歇,依然有许多内地人或因创业就业、或因“一带一路”交流合作、或因党和国家事业等继续着先辈们的脚印,不过如今早已不再是以农民为主体了,更多的是大学生、商人、干部奔赴新疆,继续为祖国边陲的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我们深知,反映重大历史社会题材的作品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体裁规模来承载,长篇小说无疑是极好的选择。面对当前碎片化、快节奏、人们注意力和情感被不断摊薄的当下,中长篇文学创作会面临更大的难度。然而,长篇作品带给读者相对完整的生活画卷,足够跨度的历史图景,有深度和厚度的人生经历与情感波澜是其他作品所不可及的,其价值就在于丰富了当代读者的精神世界和认知的完整性、结构性、立体性、延展性。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肯定地说,当今一定是一个呼唤长篇巨制的伟大时代。重大历史移民现象、边疆开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各民族兄弟团结交融、新中国好、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富起来、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新疆是祖国各族人民的新疆等,这一系列重大主题都是“上口外”独享的禀赋和优势,也是我们用较长时间和精力倾情创作《上口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