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卡的发明道路上,爱情与死亡也决定性地相遇,成为彼此的见证。卢卡以超现实主义的不羁狂想和黑色幽默,塑造了一个阴暗又迷人的怪物形象。
《爱情发明家》的作者盖拉西姆·卢卡本名萨尔曼·洛克尔,1913年7月23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一个自由派犹太家庭。受益于布加勒斯特独特的文化氛围,卢卡不仅会说意第绪语和罗马尼亚语,还学会了德语和法语。他早年阅读了大量德国哲学著作,并熟知精神分析理论。
1930年代,在好友多尔菲·特罗斯特的启发下,卢卡开始接触欧洲兴盛的超现实主义运动。到了1930年代末期,如同他的同胞和先驱特里斯唐·查拉,卢卡把注意力投向了巴黎的超现实主义团体:1938年,他多次前往巴黎,与法国超现实主义者相识。不久,战争爆发,卢卡不得不返回罗马尼亚,而官方的反犹主义又迫使他在国内流亡。在罗马尼亚独立后的短暂几年里,卢卡连同多尔菲·特罗斯特、维克多·布劳纳、格鲁·纳姆、保尔·帕乌等诸位好友一起着手建立罗马尼亚超现实主义团体,并提出了他的“非俄狄浦斯”思想。他曾起草了一份《非俄狄浦斯宣言》,但文稿未能保留下来。1945年,他与特罗斯特一起撰写了团体的超自动主义宣言《辩证的辩证》,作为向巴黎超现实主义传递的讯息。同年,卢卡的罗马尼亚语散文诗集《一匹透过放大镜看到的狼》和《爱情发明家》,以及用法语写成的《被动吸血鬼》均在布鲁塞尔出版。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卢卡有意地同他的母语决裂,转向了法语写作。
1952年,卢卡离开罗马尼亚,定居法国,继续其诗歌和艺术创作。在巴黎期间,他与艺术家让·阿尔普、马克斯·恩斯特和诗人保罗·策兰等交往密切。他的“非俄狄浦斯”思想还引起了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菲利克斯·加塔利的兴趣。移居法国之后,卢卡进一步发展了其名为“库伯马尼亚”的拼贴艺术,而他的诗歌继承了之前超现实主义“发明一切”的精神,在生命与死亡、思想与身体、爱情与世界的复杂关系里,致力于探索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其延绵不绝的语音魔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结巴”风格,颇受德勒兹的赏识,后者称赞他为“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尽管1960年代起,卢卡多次参加欧美诗歌节并赢得了不少国际声誉,甚至在1988年参与录制了拉乌尔·桑格拉导演的电视朗诵节目,但他的生活始终贫困,晚年更因身份问题屡次被逐出住所,这加剧了他内心的悲观态度。1994年2月9日,就像二十四年前好友策兰所做的那样,卢卡纵身跃下米拉波桥,跳入塞纳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爱情发明家》是卢卡的代表作,共有两个版本。在最初罗马尼亚语的《爱情发明家》出版五十年后,卢卡亲自将其转写为法语,并在删减的基础上,把原先的散文诗体改成了诗体,从而以更加诗意和精练的形式,抒发其内心一直未忘的超现实主义激情。本书便译自法文版的《爱情发明家》。作品共包括两个部分,“爱情发明家”和“死亡的死亡”,分别指向了超现实主义的两个基本话题:“爱情”和“死亡”。“爱情发明家”的概念无疑借用自法国诗人兰波的名言:“爱情必须被重新发明。”但卢卡赋予了爱情的发明一种更为激进的革命意义,他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要求突破人类与生俱来的俄狄浦斯情结,实现真正自由的爱情,也就是真正自由的生命。正如卢卡在1947年的书信里说的,《爱情发明家》是“一个用爱情来实现彻底解放的理论与实践计划的纲领”,它让“爱情第一次自由地遭遇了革命”。而“死亡的死亡”进一步阐发了卢卡眼中非俄狄浦斯爱情的颠覆力量,试图用它来克服自由的终极障碍,也就是死亡所代表的“普遍绝对的瘫痪”。为此,卢卡记录了一次次虚拟的死亡实验,在极致的精神磨炼中发起他追求的“辩证跳跃”,开辟一条尚未有人踏足、直达非俄狄浦斯宇宙的通道,无畏地走向人类解放的未知命途。所以,《爱情发明家》不只是爱与死的发明,更是全新的生命形态的诞生,是前所未有的外部世界的创造。在此意义上,卢卡的1945年,作为真正的发明之年、解放之年,值得人类历史铭记。
最后,在卢卡的发明道路上,爱情与死亡也决定性地相遇,成为彼此的见证。这就是为什么,卢卡笔下对恋人的激情会呈现出无度毁灭的样貌,而投身死亡的决心又会呼应爱之缺席的绝望。在爱与死的这般紧密结合中,卢卡以超现实主义的不羁狂想和黑色幽默,塑造了一个阴暗又迷人的怪物形象:午夜的月色下,他悄悄来临,披着黑色斗篷,形迹飘忽,向沉睡者和失眠者低声诉说人性的至深秘密,而你会听到大胆也最直白的欲望供认,甚至不加掩饰地报着其在精神病理学的诊断单上的名字,吟唱文学的恶徒们早已听惯的马尔多罗之歌。斗篷底下他是谁?是压抑而苦闷的性倒错者,还是向神灵忏悔或挑衅的罪犯?是秘密社团的虔诚教徒,还是被魔鬼迷住魂的僧侣?是赶赴祭仪的巫师,还是寻找猎物的吸血鬼?在明显虚构的口吻里,他说的是残酷的传说,还是骇人的梦魇?或者,他是又一个狱中的萨德侯爵,还是另一个书桌旁的安吉拉·卡特?这一切将交由读者来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