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郭小聪:巧珍为什么不恨高加林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6月23日   18 版)

        在路遥的小说《人生》中,主要的感情纠葛是农村青年高加林到县里当了干部后,在爱情上背弃同村的巧珍,而转向城里姑娘黄亚萍。在那个城乡差别如同鸿沟的年代,受伤害最大的是巧珍,但奇怪的是,最不怨恨高加林,甚至连一句埋怨话都没有的也是巧珍,这是为什么呢?

        以往,人们往往归因于巧珍的善良贤惠和忍辱负重,从而对高加林的野心勃勃、忘恩负义形成压力和批判。但秦香莲式的幽怨追索也是一种传统做法,巧珍为什么没有采用呢?显然,这里有更深的原因。

        我觉得,应该说,高加林在精神上从来没有背叛过巧珍,而最理解这一点的也是巧珍。爱情当初是巧珍主动,这对农村姑娘来说是异乎寻常的。而高加林在承诺巧珍的同时,精神上就在远离了,还没到家就后悔了。为什么?因为高加林注定要追求梦一般的非分的东西,而巧珍不能满足他。巧珍之所以没有以怨报怨,是因为她和高加林一样,本质上也是寻梦人。

        高加林的梦想是进入那个“商品粮世界”,过精神上更有意思的生活,他所受的教育也给了他自信。而巧珍的梦想则是通过婚姻接近“更有意思”的人,她对妹妹说:“二姐没有念过书,但心里喜欢有文化的人。”所以,她绝非像表面上那样传统懵懂,事实上她爱代表现代文明的东西到了天真的程度。她爱高加林会写文章,爱他讲卫生,爱他浑身的香皂味,甚至也学文化人勇敢地刷起牙来。

        但可怕的是,巧珍所梦想的东西是高加林已有的,而高加林所追求的,巧珍却帮不上忙,她的陪伴甚至会窒息高加林的幻想。例如巧珍帮高加林卖掉馒头的集市,正是高加林想躲避的,他更习惯于图书馆“报纸的世界”,因为他“已经有了一般人所说的知识分子的‘清高’”。所以当巧珍父亲,村里的富户刘立本认为高加林想高攀他们家,高加林的反应是:“谁高攀谁?”小说描写他在县城受辱后拉着粪车,走在夜晚寂静的街道上,泪光闪闪:“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呢?”

        巧珍完全清楚这一点。她多么爱有文化的加林哥,但又深怀自卑感,明白这只是非分之想,一直处在矛盾恐惧中。所以当梦醒时分,她只有难过,却一点也不怨恨高加林,她清楚:“悲剧不是命运造成的,而是她和亲爱的加林哥差别太大了。她现在只能接受现实对她的这个宣判,老老实实按自己的条件来生活。”当她绝望认命,与忠厚殷实的马栓结婚,最后望一眼高加林家时,她心里说什么呢?——“梦做完了。”

        在这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寻梦链:马栓想要过传统的农村生活,所以他追求有传统美德的巧珍。巧珍羡慕有文化的人,所以她追求有文化的高加林。而高加林想要靠自己的知识文化在城市赢得一席之地,所以他自然倾向于城市姑娘黄亚萍。在这一过程中,正因为巧珍也是寻梦者,所以她才能理解高加林,始终不恨高加林,这样的爱情纠葛显然是更具精神美感和思想深度的。

        事实上,路遥笔下出身贫寒而生性高傲的男主人公,往往只想以自己内心具有的东西赢得社会承认,绝不屑于攀龙附凤。作为印证,与之相爱的女性形象,往往善良,单薄,却美。许多复杂的东西被略去了,所有的富家女都有一颗好心,温柔抚慰男主人公易受伤害的心,却不会居高临下。黄亚萍正是如此,她中学时便仰慕高加林的才华,却还不敢为爱情嫁给农村户口。但当高加林进城后,她马上吹掉干部子弟对象,对他表达爱慕之情。难怪高加林后来嗔怪她,当我是老百姓时,你们哪个城里小姐爱过我?当然,这一“女高男低”的爱情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存疑,但在男主人公的目光中和想往中却是真实存在的。

        高加林最终为梦想付出了代价。小说写他在被贬回村的路上扑倒在土地上,沉痛地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那最后一声呻吟,积蓄了痛苦的全部力量,显示出了连作家自己也无法控制的精神上的煎熬与挣扎,那不仅是悔恨和沮丧,也是一个年轻的充满生活向往的灵魂的彻骨绝望,是中国城乡“交叉地带”曾经不断发生的人生悲喜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