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候选人物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6月23日   05 版)

        (按姓名音序排列)

        16

        舒銮兵:这个厨师太“痴”书

        舒銮兵,男,52岁,四川,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高槐村高槐书院创办人

        舒銮兵当过业务员、厨师,自幼痴书的他20多年间收藏了20万册书籍,其中包括6000余册杂志创刊号。他曾“大手笔”收购拆迁工厂的图书馆、搬迁学校的图书馆,馆藏的几万册书顷刻成了他的收藏。收藏这些书究竟花费了多少钱,舒銮兵没有仔细算过,因为“买书纯属是因为自己热爱书,从没想过要转卖,也不关心它现在到底价值几何”。

        “书要让人看才更有价值。”有梦想、擅于践行的舒銮兵决意在乡村建书院。高槐书院就这样在一处废弃的农家院中拔地而起。2020年4月,书院对外开放,被当地人誉为“书籍粮仓”。书院目前由舒銮兵父子二人打理,不管是村民还是游客,都可以随时看随时借,登记一下即可。近两年高槐村因发展文创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高槐书院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打卡地”。

        17

        苏文亮:探寻乡村公益图书馆的专业、现代之路

        苏文亮,男,39岁,福建,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苏文亮读大学时就有创办公益图书馆的想法,但当时并不具备条件。他在此后的赴美深造期间,带着孩子去当地社区图书馆——这让他内心的“图书馆”理想愈发迫切,回国后即着手筹备工作。在各地爱心人士和本地村民热心支持下,赤岭公益图书馆终于在2019年8月诞生了。

        在苏文亮的理念中,处于乡镇的公益图书馆不仅仅拥有常规图书馆的图书阅览功能,也是乡村亲子活动、青少年活动的场所和平台。苏文亮非常重视这家乡村公益图书馆在运行和管理上的专业性,处处以专业图书馆的标准来要求,在150平方米空间内分为前台、阅读区、多功能活动室、办公室等区域。馆藏图书的分类体系则依据少儿、成人、亲子等不同阅读人群来划分。除此之外,“益迪云图”电子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启用,借阅制度的制定,客流统计器、读者数据库的使用,都使得这家图书馆店管理更加高效、科学。

        18

        孙永锋:自费百万元创办公益书屋惠及居民

        孙永锋,男,71岁,广东,广东省中山市水库水电工程管理中心退休职工

        孙永锋是广东省中山市水库水电工程管理中心的退休党员。他是个书迷,热衷收藏古书,近十余年来收藏各类书籍3万余册。孙永锋一直有个“公益梦”,就是筹办一家公益书屋,向街坊邻里免费开放,感染更多的人养成阅读的好习惯。2015年退休后,孙永锋和妻子用一辈子攒下的百万元积蓄,将公益梦付诸实现。这一年5月,“万卷楼”正式对社会开放。“万卷楼”的书都是孙永锋的宝贝,最早出版的古籍可追溯到明朝,从清朝到民国时期的书籍也有近五千册。由于纸张保存难度大,很多古书已经风化,变得破烂不堪。于是这几年孙永锋和妻子到处拜师学艺,致力于古书的修复工作。他把自己的爱好与公益书屋的服务结合起来,每逢周六定期举办读书分享、古籍修复培训班等,让群众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古籍,已吸引超过4000人次前来阅读及参加读书活动,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精神粮仓”。

        19

        王计兵:外卖路上的“骑行诗人”

        王计兵,男,53岁,江苏,江苏省昆山市外卖员

        52岁的外卖骑手、江苏邳州农民工王计兵在外打工几十年,始终没有放弃文学创作。他发表在网上的诗作逐步被人们发现和喜爱。网友们称他为“骑行诗人”。以网络论坛为路径,相信勤劳能改变命运,凭借长期的奋斗和坚持,王计兵厚积薄发,短短几年间创作诗歌千余首,创作上也日臻成熟。2018年,他被吸纳为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劳动生活中的小细节时时触动他的内心,产生写诗的灵感。等餐的时候,他在手机上记下几个关键词,留待第二天早晨整理思绪,将闪烁的火花整理成诗。

        虽然在创作上小有成就,获得过若干创作奖项,但王计兵依然靠着昆山那个小超市维系着一家五口的生计,同时利用半天时间兼职送外卖贴补家用,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在他看来,文学创作并不是解决生计的工具,而是一个梦想,一种精神支撑。王计兵说:“我会把梦想一直放在心里,一直写下去。”

        20

        王佳富:农家书屋守望者

        王佳富,男,55岁,吉林,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大沟村农家书屋管理员

        2015年3月,热爱读书的王佳富通过与管理部门协商,将农家书屋搬到家中,由他义务做专职管理员,全天候为村民提供阅读服务。为方便村民阅读,他将家中的3间房子打通,70多平方米的空间全部用于阅读。而他自己则住在母亲家,有时累了,就在书屋后侧的一个小偏房里休息一会儿。王佳富为村里的中小学生办了“三点半书屋”。他义务辅导功课,并在寒暑假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他给行走不便的农民送书,只要一个电话,想看什么书立即送到。他常年请当地的“土专家”为农民讲授种植和养殖的经验。疫情期间,他每天都会写出一段防疫简讯,在农家书屋播报给村民,宣传防疫知识。作为吉林省首批试点建设的农家书屋之一,大沟村农家书屋经过近十年发展,如今已拥有15000多册图书,光盘1000多张,涵盖科教、文学、少儿、生活等类别,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村里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未完待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