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进入林非先生的文化世界

    李正西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6月23日   03 版)

        在写作《林非评传》的过程中,我阅读了林非先生的全部著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此前,我研究林非的著作,发表过《论林非的美学思想》《论林非的散文美学》《论新文学百年最重要的收获——林非散文理论体系》以及《关于散文的通信》等文章。

        林非先生是鲁迅研究、散文理论研究的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版过《鲁迅小说论稿》《鲁迅和中国文化》《中国现代散文史稿》等十多种理论著作。近年来,他以学者手眼致力于散文创作,成绩斐然,已有《访美归来》《西游记和东游记》《云游随笔》《令人神往》《春的祝愿》《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等十多部散文集出版。他将他的散文理论见解贯彻在他的散文创作中,自然不同凡响。其中的许多篇散文如《离别》《话说知音》《普陀山记行》《从乾陵到茂陵》《走向长海》等已成为传诵不绝的名篇。

        林非先生又是一位忠厚长者。无论是异国的还是远方的客人,也无论是学有所成的学者还是登门求教的人士,他都不像某些并无多少真才实学的学者那样会摆出唬人的臭架子,而是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共话意义。

        但真正进入林非先生的文化世界,还是有相当难度的。面对林非先生这么多的鲁迅研究著作,面对林非先生这么多的散文理论研究著作,面对林非先生30余部的散文作品集,面对林非先生丰富和深刻的思想,要选择什么样的角度,立足在什么基点上,对林非先生丰富多彩、深刻睿智的文化人生和文化世界加以清晰的叙述、概括与分析,当然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我在阅读林非先生的全部著作的过程中,时时感到有无数的困扰袭来。然而在他的著作和论文中,他关于“中国新文化建设”这个命题及其词语,不断地跳入我的眼帘,使我顿时兴奋起来,感到这正是林非先生学术思想的精神命脉骨髓。

        他在数篇论文和著作中特别是在他的巅峰之作《鲁迅和中国文化》中都具体论述了他对中国新文化建设的思考。有的还很具体。例如,1999年,他在《人海沉思录》自序中说,他从历代典籍和中外名人的论述中体悟到“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认识到“必须挺立于知识的原野之上,从广泛和深入的分析中间获得思想的结论;必须进行深邃和系统的思索,而不能满足于摩挲知识的碎片”,“人们确实应该尽量冲破种种的阻力和羁绊,追求着发表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来,这样才有可能推动整个社会往前拓展。”

        他并且把他对“中国新文化建设”的思考概括为思考“人文精神”方面的十一个问题。他这样说:

        在最近这20年来的学术研究工作中间,我先后出版过《鲁迅和中国文化》《治学沉思录》《散文论》等十余部论著,对于人文精神方面的不少问题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譬如对于人性的善恶,以及它和国民性和阶级性之关系的思索;对于社会制度之萌生与演变的思索;对于专制统治和民主程序的思索;对于儒家思想所造成的社会和精神痼弊,以及它所具有之合理内涵的思索;对于奴性主义为何在中国历史中间长期蔓延至今的思索;对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异同,以及它深刻的历史与地缘方面的原因,和这两者之间如何撞击、互补与融合的思索;对于如何提高国民素质的思索;对于如何确立平等意识和现代观念的思索;对于散文、杂文、游记等如何写作的思索;对于当前文学研究尺度的思索等等。有关上述的这些理论问题,我都曾在自己的一些学术论著中间作出了阐述。(《人海沉思录》第2页)

        这种思考是如此深入和广泛,涉及“中国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并且在其著作中生动丰富地呈现出来。

        林非先生对“中国新文化建设”这个命题思考的核心则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思想文化的飞跃,独立的人格意识的觉醒,是完成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人生态度的现代化等等内容。

        林非先生在许多文章和著作中都反复谈到过“人的现代化”这个问题。他在为他的博士生秦弓著的《觉醒与挣扎》所作的序言中说得更清楚。他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这三者的关系,是互相制约和影响着的。思想文化的飞跃,独立的人格意识的觉醒,是工业生产开始出现后必然的历史需求。而当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充分形成了此种现代化的观念时,就会极大地促进物质文化的和制度文化的走向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实现,确实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完成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觉醒与挣扎》第4页)

        正是因为如此,希望进入林非先生的文化世界,是学者的愿望,更是我的愿望;研究林非先生的文化世界,是学者的共识,也是我努力的目标。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林非先生已经以他对新文化建设的创造性的努力,树立了研究新文化建设的新标杆,开辟了通往思索新文化建设的宽阔的道路,并且提供了宽阔思考的空间。因此,以研究林非先生的文化世界为契机,进而深入思考新文化建设的问题,便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与意义。

        我终于在林非先生的“中国新文化建设”这个线索和命题的指引下,围绕贯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始终的“人的现代化”的命题,也是贯彻林非先生人生和思想的始终的命题,开始了完成这一艰巨的《林非评传》的写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